林興聞言便從靴腋里拿出堪輿圖,展開送到黛玉面前,黛玉用手在佛堂後和望清館前比劃一下,林興點頭表示明白了,立即安排人手重開挖水道。
黛玉也沒了遊玩的興致,小山後面還有個依山而建的小院叫棲風廣,周圍都是高大的樹木,夏天用來乘涼很不錯,冬天還是算了。
在院子裡走了一圈,黛玉回到繡樓書房,命丫頭鋪紙研墨,她要重畫一遍府內堪輿圖。
之前那個根本無法體現園中美景和精巧布局,畫好後隨信送給娘親,等她來揚州時就不會覺得陌生了。
奶娘見姑娘興頭正足,也不敢勸她吃午膳,只把蒸餃和幾樣點心茶水用一張茶几擺了,放到她手邊方便隨時取用。
黛玉這才想起還沒用午膳呢,家裡原本是一日兩次正餐,有了她之後才改成一日三餐,爹爹娘親生怕她餓著,只要在家裡都會時時提醒,這會兒沒了兩人管束,她反倒把吃飯給忘了。
黛玉厚著老臉跟奶娘撒嬌,讓她不要告訴爹爹自己貪玩忘吃午膳的事,就有丫頭來報,說是穆姑娘打發人送信來了。
黛玉下樓在堂屋裡接見穆家派來的嬤嬤,接過信後第一個反映是月輝那丫頭瘋了,有什麼話不能當面說,非要寫這麼厚一封信,就不覺得手酸麼。
穆家嬤嬤白淨溫和,向黛玉福身笑道,「林姑娘安好,我家姑娘說知道你剛來肯定忙著,聚會的事不急在一時,只是這信中內容再忙也要讀熟記勞,萬不可大意。」
第62章第六十二章
黛玉見穆家嬤嬤如此鄭重,便知好友信中的內容不簡單,她在坐上欠身,正色道,「請嬤嬤給姐姐帶話,我一定會仔細的。」
穆家嬤嬤見黛玉如此禮遇,臉上的笑容更加親近幾分,又說家中太太奶奶請黛玉有空去做客,閒話一陣才告辭。
黛玉這時才反應過來,這嬤嬤大概是穆太太身邊的人,見閨女跟林家姑娘親近投緣,特意派人審查來了。
想到自家娘親也曾派人暗中打探過穆家姑娘的事,黛玉好笑的搖頭。
大約當娘的都是如此,把自家寶貝當成天真無辜的小白兔,生怕外人會把單純善良的女兒帶壞了,恨不得將人全家都抖落出來看一遍。
笑過後黛玉才展信細讀,第一張只是簡單問候,從第二張信紙開始才是重點,穆月輝竟把江南的仕族貴女都列了出來,連同姻親背景也一同標註出來了。
黛玉沒想到好友會如此用心,一時竟不知如何回應,又想到月輝此舉是擔心她安危,唯有認真記熟,謹言慎行才不算辜負她的盛情。
想到這裡黛玉更加用心,將後面幾頁從頭至尾看過一遍,不得不感嘆朝廷對江南一地的重視,單就揚州城中就臥虎藏龍,放眼兩江之地,顯赫仕族多如水中之鯉,自家這樣的都不算什麼了。
揚州城中最大的官是兩江總督於大人,於家跟林家類似,都是開國功勳之族,侯爵傳到他這裡是第四代,聖上額外開恩再襲一世,因此於大人不僅是正二品兩江總督,亦有侯爵之尊,在江南一地只有甄家能與其一較高下。
於大人的子孫早過了進內宅的年紀,與女眷並不相干,只有一個孫女需要黛玉特別注意。
於姑娘是於家唯一的嫡出孫女,今年八歲,被於大人視為心頭肉,對其愛如珍寶。
其人嬌蠻霸道,喜怒不定,遇到她時需要格外小心,要是惹她不快,回到家跟祖父歪歪嘴,就會給家裡帶來好大麻煩。
再就是從二品江蘇巡府孟大人家的兩個庶出姑娘,一個十一,一個七歲,慣會奉承說小話,穆月輝在兩人後面打了個叉,可見有多討厭她們。
黛玉忍著笑接著往下看,同為從二品的布政使唐家有三個姑娘,最小的都十三歲了,跟她們玩兒不到一處去。
正三品按察使姓衛,三品將軍爵,其人狡詐多疑,跟鹽商走得極近,很不得同僚待見。
衛家四個姑娘都不是好相與的,她們出手大方,最擅長拉幫結派,很多鹽商出身的女孩兒都聽她們的,黛玉身為鹽政之女,是她們的主要敵視對象,對她們的堤防之心須與於姑娘相等才行。
接下來的官員品級雖低於林海,微末爵位也拿不出手,可能在江南當官的多少都會有些背景。
穆月輝提醒黛玉不要小看揚州城的任何官員,很多五六品的小官都是功勳世族出身的捐官,他們之間又拉幫結派相互庇護扶持,得罪一個就相當於得罪了一群人。
除了官員,最有勢力的六家鹽商也要格外注意,田解兩家明面上低調,實則再記仇不過了,就連於姑娘都不敢對這兩家的女眷太過分。
陳褚兩家的姑娘自帶俠氣,表面上還算可交之人,可內里如何也是難說。
吳劉兩家是鹽商里最張揚驕橫的人家,兩家共六個姑娘,都不是什麼好東西,穆月輝給兩家打了個大叉,足見對其的厭惡。
除了長住揚州城的世家,還有在金陵的甄家也需要注意。
當今聖上視甄家老太太為自家老人,甄貴妃盛寵了幾十年,所出的皇子也極得聖心,甄家手眼通天,樹大根深,說是江南霸主也不為過。
甄家老爺是聖上欽點的金陵體仁院,品級為正三品,是監管兩江的言官御史,隨便一道密折就能決定官員升降,威勢之大就連兩江總督府都不得不退讓三分,從金陵搬到了揚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