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完美小说网>带着红楼到红楼 > 第107頁(第1页)

第107頁(第1页)

大家沒想到林福會如此大方,都笑著向他道謝,正說笑著就聽到外頭鼓響,把所有人都嚇了一跳。

林海正吃著家裡廚房送來的蒸餃,翻看廣達打發人送來的信箋,他給自家衙門裡砌窄炕,自然也不會忘了多年好友,讓人給知府衙門也砌了幾個,廣達送來長詩猛拍好友馬屁,把林海看得直樂。

聽到鼓聲,林海微怔了下就猜到是鹽農來了,以他們的膽子是不會想到擊鼓鳴冤的,必是有自家人給他們出的主意。

他等的正是一個契機,為平穩江南鹽政,勢必要跟那些鹽商明刀明瑲的過上幾招,正月過後就要開鹽市發放鹽引,總要找個由頭殺雞儆猴。

林海整衣升堂,命衙役把敲鼓之人帶到堂上,鹽農那點膽氣在離了林生後就散盡了,走進大堂就噗通一聲跪在地上。

為漢子心中有千言萬語,到頭來只能說出一句請大人為小人作主,而後顫巍巍拿出歸總的欠款帳本,高舉過頭。

衙役接過帳本呈給林海,他翻開後先是被字丑得一激靈,而後才逐一看去。

俗話說無商不奸,尤其是鹽商賒欠鹽款已經成為風氣的現在,就沒哪家是不欠鹽農錢的,包括田解兩家也多少欠了些,但總共不過幾百兩,只是以此來顯示自身立場,並不敢太過分。

比較特立獨行的只有依託於曹幫和鹽幫的陳褚兩家,他們是江南本地勢力的代表,自然不會虧了自家兄弟,不僅從不欠錢,有困難還能找他們尋求幫助。

正是有這兩家幫護,鹽農的生活才能維持在生命線以上,不至於真沒了活路。

不過也正是因為他們不肯跟其他鹽商同流合污,還時常因為鹽幫的事找鹽政衙門的麻煩,跟鹽政一系官員的關係也是最差的。

不過這次有所不同,陳褚兩家跟衛所的關係不錯,聽說狄千戶跟上任的林大人有親,便托他向林海表示友好。

林海見姐夫一臉諂笑,便知他拿了這兩家不少好處,他也沒多說什麼,只寫了奉公守法,秋毫無犯八個字,讓姐夫帶給陳褚兩家,並收下了他們送上的一萬兩銀票,以此來安兩家之心。

見鹽農的帳本上果然沒有那兩家名字,林海心下稍安,只要沒有地頭蛇干擾,即便是田解兩家他都不怕,大不了寫密折向皇上告狀,誰的奴才就交給誰修理去。

至於其他人麼,林海眼中露出不屑之意,這些人願意聽勸也就罷了,否則就看誰的手段更高明了。

林海合上帳本,對下面的鹽農道,「爾等先行歸家,年前本官必會將此事料理清楚,給鹽農一個交待。」

幾人見官老爺把處理的時間都訂下了,提著的心這才放下,想到年前很有可能會拿到欠款,被衙役送出官府大門時還暈乎乎的。

林生讓手下一直在外頭等著,又雇來兩輛青篷馬車,要親自把人護送到家才好安心。

黛玉不知道外頭發生的事,她正坐著軟轎遊覽內宅,親自體驗一把鹽政府的奢侈靡費。

從府邸正門進入,經過兩重儀門以外都是外院,第三重儀門以內才是內院。

因這道門的形制特別,檐柱懸空雕花,也叫垂花門或二門,形容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說的就是分隔內外院的這道門。

從垂花門進來,西路是祖輩的五進大院,後頭還連著八個小院安置內客女眷,這些都是要封起來的。

中路是三進的正堂,後頭隔了兩趟值事房,再來就是東西各兩個二進的繡樓小院。

黛玉如今就住在東邊第一個院子,再往後就是花園裡的各處院落。

東邊是東跨院,後面是林木花圃和內廚房,再往後便是湖面了。

黛玉坐著軟轎從繡樓出來,先往東來到湖邊,沿著堤壩走入湖中,來到水中小島一葉軒。

小島形如一葉扁舟,屋舍兩端有高高的白色牆頭,如同舟上白帆,十分别致。

從一葉軒出來,沿湖邊往北是岸邊臨水的兩層戲樓,黛玉下轎登上二樓,就看到設在水上的戲台,大小都快趕上演播廳了。

她讓瑩楠到台上喊一聲,聲音如響在耳畔般清晰,可見擴音設施之精巧。

想到爹爹寫的請罪摺子里還特意提到了戲樓,黛玉只能苦笑一聲,戲樓建築只有王府和宮中才允許存在,鹽政府里修這東西是生怕別人抓不到小辮子是怎的。

從戲樓出來沿湖來到西岸,湖邊是竹林草地,直通到後罩房,前面是給孔觀主準備的沁雅軒,再往前是樂清一家的碧波院,旁邊湖中還有一島,上有望舒水閣,黛玉見挺遠的就沒過去。

穿過中路的大道,對面就是給堂伯準備的滿綠齋,齋前是一條淺溪,後面是園中堆起的假山,山上建有攬星台。

黛玉並沒有上山的打算,只看著滿綠齋前的小溪皺起了眉頭。

園中有活水從外院的藏書樓後引入,到後院形成湖泊,又引出三條溪流。

一條經過黛玉院前,過中路到滿綠齋前,一條從湖中引出,由東向西經碧波院也匯於此地。

再往前還要經過西五進後的院子,而後匯總在西北角流出府邸。

黛玉讓人把林興找來,指著流向西路的溪水,皺眉道,「林伯,你讓人給溪水改個道,西邊院子要封起來安置外人,不能讓裡面有東西流進我們家,必須把這條水路掐斷,再沿著院牆挖條水道流出去就是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