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阳光明媚,寒风渐消,冬季已逝,春意盎然。
早朝如约而至,秦丰罕见地提早来到朝堂,让秦始皇感到惊讶。赵高高声宣读:“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近期各地平静,朝廷氛围也随之清静。这时,王绾站了出来:“微臣有事启奏。”
秦始皇点头,王绾刚从蜀郡归来,料想是有关蜀郡的灾情。“微臣遵照陛下的指示,对蜀郡的盗贼采用怀柔政策,如今蜀郡各地盗贼十去其一,纷纷归降。”
王绾深深施礼道。
“无论是官员还是民众,他们都对陛下心存感激,对归顺的态度坚定不移。”
秦始皇微微一笑:“做得不错,你还有何事?”
王绾严肃回应:“蜀郡的盗患虽平息,但今年大旱,民生艰难,百姓苦不堪言。恳请陛下拨救灾粮食,救济蜀郡百姓。”
此言一出,朝堂上议论纷纷。
“除了王相,还有谁去过蜀郡?又有谁能真正理解那里的困苦?”
“确实,蜀郡的粮草需求不小,需谨慎处理。”
“陛下,依老臣之见,此事不可轻率。”
新任治粟内史李鸿出列反对,他曾是吕不韦门下,深受秦始皇信任。
其他几位老臣纷纷附议,王绾脸色骤变:“李大人,我是亲自去蜀郡查看的,灾民的疾苦亲眼所见。你磨破嘴皮子算计完了,蜀郡的百姓怕是要饿死。你能等,灾民能等吗?”
他深知此事困难重重,秦丰所言不虚,想要争取到粮食并非易事。“呵呵。”
李鸿皮笑肉不笑道:“王相莫急嘛!同朝为官,咱们立场相同,共同为皇分忧,解国家之困,常言道‘有理不在声高’,此事我做不了主,但王相您说了也未必算数。”
李鸿羽的话语虽然温和,态度诚恳,然而他的话语犹如一把软剑,让王绾愈感到难堪,仿佛拳头落在棉花上,毫无着力之处。
你和他讲道理,他却以心态应对,你论事态,他却搬出道理。总之,就是要让你感到不舒服。秦丰在一旁静观其变,那些倚老卖老的老臣们自恃功绩,乱议论,看似有识,其实如同夏虫之语、井蛙之谈。
不过王绾的行为实在让人不解,明明结果早知,却故意走到这一步,只为试探群臣的态度。“哼!”
王绾冷笑道:“蜀郡的灾情刻不容缓,李大人身在咸阳,享受朝廷俸禄,自是不急,百姓生死大事,岂能轻率决定。”
李鸿摇头晃脑,反驳道:“王相此言谬矣,民间常说……”
嬴政听后,眉宇紧锁,打断道:“够了,若无可行之策,退下吧,延误救灾,朕唯你是问。”
他对李鸿的嘲讽心存不满,只因顾忌其年迈,才忍住没让他受罚。
察觉到嬴政的怒气,李鸿沉默不语,只是用眼神示意另一个人。此刻,王绾没有时间争论,直接进入正题:“陛下,老臣有一计,既能解蜀郡灾民之困,又能消除众人疑惑。”
嬴政询问:“爱卿有何妙策,不妨直言。”
王绾早就看出他的打算,且与秦丰有所关联。他有意无意地多看了秦丰几眼,这微妙的细节未逃过皇帝锐利的眼睛。王绾恭敬地奏道:“老臣认为,我大秦北境的草原之地……”
他复述了与秦丰昨日的交谈内容,这一建议立即减少了朝堂上的反对声音。接着,李斯站了出来,附和道:“陛下,臣认为王相的计划稳当至极,实为一举两得的好策略。”
朝中官员惊讶地看着李斯为王绾声,他们从未想过这位与王绾针锋相对的官员会如此支持。王绾的政敌李斯都站出来支持,令他们深感意外,背后必有他人推动。
“好。”
嬴政满意道:“这才是我大秦臣子应有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