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王绾闻言,猛地坐倒在椅子里,秦丰带来的震撼实在太大。这样的想法若出自秦始皇,王绾也会仔细聆听。
但既然秦丰亲口承诺,王绾深信他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
这么小的年纪,就有如此远见,王绾饱读诗书,通晓古今,但历史上却无人能与秦丰相提并论。有教无类这样振聋聩的观念,竟出自这样一个少年之口,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秦丰端起茶水浅尝一口,问道:“怎么,王丞相不相信?”
王绾激动地说:“相信,老夫怎能不信!只是不敢相信罢了!”
这时,李斯在一旁插话:“既然云中君提出了这个建议,想必已经有了万全的准备了吧?”
世间正气长存,正是这种正气使万物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秦丰笑道:“不错,天地间有正气,浩然长存。书院以浩然命名,意在传播正气。”
“第一期招生将优先考虑贫寒家庭,选拔德才兼备的学生。目标是培养一批批的浩然祭酒,为壮大浩然书院奠定基础,直到它遍布秦国的每个角落。”
“浩然书院,真是好名字!”
王绾的眼中闪烁着光芒!
"
呵呵。"
秦丰笑道:“李大人无需担忧,副院长的位置早就为你预留了!”
李斯闻言,不禁露出得意的笑容:“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王绾接着说道:“虽然这个提议很好,但实施起来恐怕不会那么顺利。世家和百家会我们的行动。”
这是他们设立浩然书院面临的最大难题。世家和百家掌控着学术话语权,怎肯容许一个对平民开放的学院存在,他们的社会地位可能会因此受到严重冲击,这样的局面他们是绝对不允许的。秦丰自信地笑道:“王相放心,我秦丰在大秦境内,何惧他人威胁?匈奴、羌族这些都不足挂齿。我的剑,锋利得很!”
李斯和王绾看着秦丰坚定的眼神,心中释然。王绾接着说:“云中君,实不相瞒,我认识许多学识渊博的人士,但他们选择避世隐居,居住在咸阳周边的小镇。若他们知道你创办的浩然书院接纳天下学子,定会争先恐后地成为教师。”
秦丰满意地点点头:“这样再好不过!”
王绾拿起桌上的《论语》继续说道:“仅凭这部《论语》,就能吸引隐居乡间的学界泰斗们打破对浩然书院的门户之见。他们并非不愿施展才能,而是时代所迫,只能在乡村郁郁不得志。”
秦丰赞同,他早有此念,还想建立武学学院,但精力有限,只能暂时搁置。李斯则问道:“云中君,浩然书院只针对寒门开放吗?其实世家子弟中也有与你志同道合之人。”
秦丰摆摆手:“无妨,你们的顾虑纯属多余。试问,哪个世家会主动送子弟来浩然书院?书院的建立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会有寒门与世家子弟的较量。只要我们在竞争中胜出,真正的有教无类才能实现。”
他还补充道,若有与他们抱相同理念的豪族子弟,也欢迎入学,但要原则是人人平等,无人享有特权。两人听后深以为然。
三位大臣热烈讨论,直到深夜仍意犹未尽。次日清晨,他们带着对秦丰未来的期待,准备在朝会上提出此事。尽管夜深,他们还是各自返回府邸,为明日的议程做准备。
国策篇
第三章
强国之道,唯有重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