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讲述一下东汉宦官发展的起点——郑众、蔡伦为首的宦官发展。
郑众字季产,南阳犨人也。为人谨敏有心几。永平中,初给事太子家。肃宗即位,拜小黄门,迁中常侍。和帝初,加位钩盾令。
时窦太后秉政,后兄大将军宪等并窃威权,朝臣上下莫不附之,而众独一心王室,不事豪党,帝亲信焉。及宪兄弟图作不轨,众遂首谋诛之,以功迁大长秋。策勋班赏,每辞多受少。由是常与议事。中官用权,自众始焉。
——《后汉书·宦者列传》
关于郑众的记载,一开始就将他的品行作为开篇指引,说此人谨慎机敏有心计。永平年间,他开始在太子家做事,等到肃宗即位,授他为小黄门,升中常侍。到和帝初年,终于混到了钩盾令(皇家花园管理员)。
这时,窦太后秉政,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等人窃取威权,朝廷上上下下的官员没有不依附他的。只有郑众一心向着王室,不巴结豪党。他懂得站位,即便这些外戚看似为所欲为,但是只要皇帝一出手,他们必死无疑。他是铁了心誓死效忠于皇帝,所以皇帝非常亲信他。窦氏在朝中为所欲为,任意诛戮和欺负大臣,就连皇室宗亲也不放在眼里。
外戚权势的飞速膨胀,不仅使皇权旁落,同时还严重地威胁着皇室的安危。作为皇室宗族权益的代表者——皇帝,也不甘心任人摆布,他想夺回失去的权力,但朝中内外各个重要部门都被外威把持着,他欲动不能,就只好依靠每日侍从在自己身边的宦官,来铲除外戚势力。
在这种形势下,宦官郑众果断成了这一把枪,被无情地推到了宦官与外戚斗争的旋涡之中。
为了夺回大权,有一次和帝将郑众召到身边,屏退左右侍从,悄悄地对着郑众的耳朵讲出了自己的想法。郑众听后,立马举双手双脚赞同说:“陛下圣明,窦氏一门,恶贯满盈,早该诛灭,只是窦氏党羽枝蔓,而窦宪现在又拥兵在外,处理此事,必须慎之又慎!以我之见,陛下宜先下诏书,以召窦宪回京辅政为名,将其骗入京师,然后伺机掩杀,这样便可万无一失。”
和帝听后,连声称“妙”
,并依郑众之言,召窦宪回京,并巧用郑众妙招消灭了窦氏外戚势力。举国同庆之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元帝策勋班赏此次有功人员,因郑众立功最大,特封他为大长秋,职掌皇帝诏书封诰之事,后又加封为鄛乡侯。
这是宦官从未有过的荣耀,从此宦官由皇帝的家奴演变为一种政治力量,开始直接参与政事。
等到和帝去世,邓太后为了将国家实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废掉和帝长子,改立只有百天大的婴儿殇帝继位,汉家天下开始由邓太后执掌。面对这些个围绕在皇位身边的狠势力,邓太后很懂周旋之计,一方面巧妙利用邓氏外戚势力,另一方面也对郑众等一批宦官加封食邑。
她企图利用这种办法来调和外戚与宦官之间的矛盾。
郑众自始至终都非常明白谁才是国家一把手,于是便开始依附于皇权的实际掌控者邓太后。一个宦官在汉室中坐而参政,不可一世,东汉宦官弄政自此而起。
值得注意的是,郑众除了受到皇权的庇荫,还获得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好处——宦官养子世袭爵位!因此郑众去世,他的养子郑闳承袭爵位,郑闳死后,儿子郑安承继,这种现象是郑众开的先例。
当时除了郑众受宠干政,还有一位不得不提及的被窦太后宠信的宦官大臣,那就是蔡伦。我们今天一谈及蔡伦,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造纸术的改进及影响。而蔡伦能够拥有大批资源及支持优势,又不得不探究他身后的权力来源。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以永平末始给事宫掖,建初中,为小黄门。及和帝即位,转中常侍,豫参帷幄。
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颜,匡弼得失。每至休沐,辄闭门绝宾,暴体田野。后加位尚方令。
元初元年,邓太后以伦久宿卫,封为龙亭侯,邑三百户。后为长乐太仆。
——《后汉书·宦者列传》
汉明帝永平末年,蔡伦开始在皇宫内廷做事。章帝建初年间,官为小黄门。章帝时期,正宫窦太后无子,自己无子就算了,为了不使自己手中权力流失,她开始搞事,便指使身边的宦官蔡伦,诬陷章帝妃宋贵人“挟邪媚道”
,想方设法令她自杀,宋贵人所生太子刘庆被贬为清河王。接着窦太后又指使人投“飞书”
(匿名信)诬陷章帝妃梁贵人,强夺其子刘肇为养子,刘肇在她一手操纵下被立为太子。
章帝于公元88年驾崩,此时10岁的刘肇登基,这就是汉和帝。秉承汉朝百年的恶习,皇帝年幼,后宫掌权,权力仍旧在窦太后手中。蔡伦因投其所好,“护权”
有功,被窦太后破格提拔为中常侍,服侍在幼帝左右,开始参与国家机密大事,秩俸中二千石,地位如同九卿。
等到窦太后死后,和帝开始亲政。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和帝立邓绥为皇后,蔡伦立即调转山头,转而投靠邓皇后。这个邓绥喜欢舞文弄墨,本来早就升为中常侍的蔡伦为投其所好,博得邓绥的欢心,甘心屈尊兼任尚方令,这是为什么呢?一个参政的大臣突然开始主管宫内御用器物和宫廷御用手工作坊,你说可笑不可笑。
其实正是有了这比大象腿还粗的大腿抱着,蔡伦才有经济和资源优势大张旗鼓地搞他那些发明——造纸术。从这一点我们还能够在这些枯木逢春、节节高升的宦官中找到一丝慰藉。毕竟权势的所获并不是永恒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种风水轮流转的事,说不定哪天就卷土重来了。
要把东汉的皇帝进行对比,比获胜的不是政绩而是比谁死得快!和帝死后,邓后所生百日婴儿即位不到两年又死了,无奈邓后只得立十三岁的皇侄刘祜(公元94~125年)嗣位,即汉安帝。这个刘祜是谁呢?说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他是清河王刘庆之子(被蔡伦协助被贬那个)。但由于他即位初期仍由邓太后把持朝政,蔡伦还在大树底下乘凉,继续受到重用,这段时期内还被封为“龙亭侯”
,进入贵族行列。
元初五至六年(公元118~119年)蔡伦又被提升为长乐太仆,相当于大千秋,成为邓太后的首席近侍官,地位之高,受到满朝文武的追捧。
正当他权位处于顶峰之际,建光元年(公元121年)邓太后卒,安帝开始亲政。蔡伦这下惨了,因为当初受窦太后指使,参与迫害安帝皇祖母宋贵人致死、剥夺皇父刘庆的皇位继承权而被审讯查办。
到了今天,蔡伦自知死罪难免,于是只得选择自尽而亡。
蔡伦一生在内廷为官,先后侍奉四个幼帝,投靠两个皇后,节节攀升,身居列侯,位尊九卿,却以惨死告终。
此时宦官的发展及受重视程度与往时不可同日而语。蔡伦和郑众一样,通过依附在后宫身边,借着皇权的实际掌控者发家崛起。长乐是两汉皇太后的宫名,后来就成为皇太后系统官称的前置定语。长乐太仆是所谓“太后三卿”
之一,担任这个职务的,既有宦官,也有非宦官的其他知名人士,其地位甚至要高于朝廷九卿之一的太仆,由此可见太后邓绥对蔡伦的亲信。
蔡伦是继郑众之后,第二位封侯的东汉宦官。在这样的王朝背景之下,对宦官的大肆加封宠幸,打破了宦官群体在政权中的生态链,原本平静的宦官生态面临着裂变。
在郑众、蔡伦之前,汉王朝的正史记载中极少有以宦者名字单独出现的专门记载,而在此二人之后,宦者名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孙程暴动——东汉宦官的第一次高潮
上文说到汉王朝正史中宦官名字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以李闰、江京、樊丰、孙程为首的宦官,借势上升,开始不断参与政事。鉴于前面的宦官还在畏首畏尾,担忧着某一天就被其他利益群体干掉。所以,他们要联合。宦官也是一个独立的利益群体,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起而斗争。自此开始,宦官与同时发展的外戚势力发生了历史上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时邓太后临朝,帝不亲政事。小黄门李闰与帝乳母王圣常共谮太后兄执金吾悝等,言欲废帝,立平原王翼,帝每忿惧。及太后崩,遂诛邓氏而废平原王,封闰雍乡侯。
——《后汉书·宦者列传》
上一章讲到和帝去世之后,大权在握的蔡伦协助邓后立完殇帝立安帝。十三岁的安帝继位之初,年少无知,不管政事,邓太后临朝。任小黄门的李闰与皇帝的奶娘王圣看不惯邓氏外戚的嚣张跋扈,于是在小安帝面前经常诽谤太后的哥哥执金吾邓悝等,说他们想废掉皇上,另外立平原王刘翼为帝。仇恨在安帝心中埋下了种子,他日日如履薄冰,又怕又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