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试第三场,也就是最后一场了。
老规矩十四日进场,十五日早晨六时正式开考,十六日傍晚六时正式结束考试。
但最后一场和之前两场又有一点不同,之前两场考试是不能够提前交卷的,交了也不能离开考场,必须等到贡院规定的开门时间,最后一场则没有这个要求,考生十五日便能提前交卷离开。
原因很快就知道了。
文靖安和陈崇章照旧进场,十四日白天在考场里等候一天一夜,十五日早晨六时正式拿到考卷。
文靖安仔细看了一遍,考卷上果然只有一道题目。
乡试最后一场,只考一道题。
第一场三篇四书文,一试帖诗。
第二场五篇五经文。
第三场一篇策论。
要不之前怎么说乡试最难的是第一第二场相对第一、第二场,第三场的确是轻松多了。
策论题只有一个要求,大于三百字,少于两千字。
题曰剑州仍受西海蛮夷滋扰,为海贸计,剿灭招抚优劣论。
又是涉及剑州海贸的题目
看来剑州海贸仍是大盛君臣重点关注的话题,将之反应到科举上来就是最好的证明,不过这次的策论与文靖安在院试时考的策论就不同了,院试时的策论是要考生表明对海贸的态度,论述海贸对大盛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相反。
这次的策论题是升级版本,从“为海贸计”
可以看出考官已经天然站在了支持海贸这一边,他不要考生论述海贸的好坏,而是要考生为海贸顺利推行下去出谋划策
当然了,即便是出谋划策也是要讲政治立场的。
剿灭和招抚本身就是一对反义词,就是两种态度,抖机灵的当然还可以提出第三、第四种态度,比如剿灭为主,招抚为辅;又或者招抚为主,剿灭为辅,理论上来说只要言之有物,能准确表达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就行。
实际上还是要回到那个老生常谈的旧命题,考生最佳的态度一定是跟主考官一致的那个
不然考生揣度考官政治倾向和文章口味干嘛
不然林宁宴早早给文靖安和陈崇章写信意义何在
对于文靖安来说,他自己真实的态度一定是支持剿灭的,非但剿灭,还要“赶尽杀绝”
,那些侵扰剑州的海盗无异于明时的倭寇,这些人的存在没有任何正义的理由,若非雷霆手段,他们不会慑服于天威,所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疥癣之疾要是清理不干净,那是要成肘腋之患的
可林宁宴跟他们透露,云州乡试这两位主、副考官是典型的中间派
这两人认为剿灭和招抚应当举头并进,没有侧重,用招抚的海寇对付不愿服从的那一批,以贼制贼,他们的理由是这样可以最大限度节约朝廷的财力、兵力,正符合治国之道。
文靖安不知道那怎么就符合治国之道,但他不跟这两位考官置气,笔下随他们,心里信自己,有朝一日自己能做主了,也不跟这些腐儒做甚口舌之争,直接剿了灭了
有了确定的方向,策论写起来就容易得多,在符合考官的答题意向下,这篇策论能拿什么分数就由他自己之前的付出和此时的临场挥决定了。
提笔、草稿、誊抄一切都是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完成,才过中午十一时,他的策论已经写完。
这就是为什么乡试最后一场可以提前交卷的原因,大多数考生一个上午就写完了考卷,没有必要再在这里熬下去,考生熬过了,考官也熬够了。
再说了,这个十五日可是八月十五,今天是中秋节
乡试历年有考生中秋提前交卷的规矩,连续七八天的高压考试,这一天的确需要释放和宣泄,安庆城里也会举办中秋灯会之类的活动,有的酒肆甚至还会给应考考生一定的优惠,如果某位考生被特别看好,酒肆掌柜还会主动奉送酒水,不过考生相应要给人家留一副墨宝或者写一块匾额就是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次是真写考试了我再也不想写这个过程了,又长又臭请牢记收藏,&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