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大病未必是吃出来的,大部分的疾病因它而起!
忌口,其实就是在正气不太充盛的情况下,不在饮食方面给身体造成额外的负担,那么,忌口应该忌什么?该怎么忌?
对待病人在服药治疗期间的忌口问题,历来有两种看法:一是不问病的深浅轻重和寒热虚实,主张统统忌口;一是强调食物营养的重要,主张任何疾病都不要忌口。
这两种看法,虽都有其理由,但都是以偏概全的。
其实,任何一种饮食物,既有利于人体生长育的一方面,也有害于脏腑功能的一方面,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我们应该取其利而弃其弊。
疾病的生错综复杂,立法用方也是变化无穷的,但总起来说,不外乎“扶正祛邪”
,即如何协调阴阳的相对平衡,通过经络脏腑,增加人体的抵抗力而祛除病邪,从而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
要扶正,除了用药来保护胃气和及时解除病邪,避免损伤气血外,还应配合适当的食物营养,这对于治愈疾病,促进康复,有着重要作用。
所以,《素问·脏器法时论》在说到“毒药攻邪”
之后,紧接着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
有些疾病通过一定阶段的治疗,在邪气衰退,正气初复的情况下,就是要通过饮食的调节而收全功。
《素问·五常正大论》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
可见食物营养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但也应该看到,食物营养取之不当,不仅影响治疗的效果,而且会增加病人的负担。
这因为“多食咸,则脉凝泣而色变;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落。此五味之所伤也”
(《素问·五脏生成》)。
有些热性疾病初愈,由于过食肉类,导致脾胃不和,气血逆乱而复,所以《素问·热论》有“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
之说。
食物营养是人体生命活动不可少的物质,具有“利”
和“害”
的两面性,因而病人在服药治疗期间的忌口问题,我的看法是既要忌口,又要不忌口。
在什么情况下要忌口,什么情况下不忌口,应该根据以下三方面情况确定。
一、根据疾病的寒热虚实
疾病的生,尽管是错综复杂的,但总不外是感邪于外或病起于内,邪盛正衰或正盛邪衰,病性属阴或属阳。
所以,病人对于饮食物的忌口或不忌口,先应该根据疾病的寒热虚实来定。
一般来说,凡是属实、属热、属外感的病变,宜吃清淡而富于营养的饮食物,不宜吃肥甘厚味。
例如麻疹,是感受时行不正之气,邪犯肺胃而致的热性病变,在治疗过程中,虽然有宣透、解毒、养阴先后次序的不同,但均以透疹为主。
所以在热出疹期间,宜吃芫荽、稀粥或藕粉之类,以顾护胃气而扶正以祛邪,如果吃油腻甘甜黏滞之品,则往往引起疹毒内陷,造成气急鼻扇,口唇青紫,咳喘肢厥的危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