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杜见春后来又是怎么面对她和柯碧舟的爱情的呢?
她觉得:“我的生活中,不能没有柯碧舟啊!“并顶住了母亲和哥哥反对她和柯碧舟相爱的压力,坚决要和柯碧舟在一起。尽管柯碧舟不想连累她,没有应约去她家见她的家人,而是选择坐火车去回下乡的地方。
杜见春去到柯碧舟家,从柯碧舟母亲那里得到并读了柯碧舟给她留下的分手的信后,就毫不犹豫的赶到了火车站。
她先是挽留柯碧舟,见留不住,就和坚决要走的柯碧舟一起上了火车。
柯碧舟要推她下车,她就说不许推我!我要走,和你一起走!当柯碧舟说“你没有票呀,快下去”
时,杜见春则说“别嚷嚷,我揣有买衣服的钱,补一张票就得了!”
当柯碧舟说“可你什么东西也没带呀……”
,时,杜见春就深情地说“不是有你吗……“从这里,小说虽然到此结束,但杜见春表现出来的那种义无反顾的爱,却像在读者的心湖里投下一块重重的石头,正激起一股心花怒放的浪。
故事的后来,醒悟过来的杜见春,自然是变成了另一个邵玉蓉,不顾家人的阻挠,选择了跟柯碧舟一起开始新的生活。
下面,这是一封邵玉蓉写给柯碧舟的信,一封没有写完的信。信里说:
……在湖边寨插队几年,你见过背着磨盘走路的人吗?沉重的石磨盘背在身上赶路,脚步是迈不快的,头是不能高高仰起的。不知为什么,我往常一看见你,就想起压弯了腰的背着磨盘的汉子。你的精神上就背着这么一盘山那样重的石磨,压得你不敢大声喘气,不敢放声大笑,整天愁眉苦脸的。我在一旁看着,这有多揪心,多别扭啊!不说别的,连对待我,你也是支支吾吾、吞吞吐吐,十足一个“胆小鬼”
。就好比我是神话中一块传说的烫的石头,碰也碰不得……
……你家庭出身不好,你时时记着,时时提醒自己,这有好处。可我看你啊,记得太过份了。你老是神经过敏,总是用阴郁的眼光戒备地瞅着人家,唯恐人家来揭你的伤疤、捅你的痛处,前怕狼后怕虎,这就不但可悲,还真有些可怜了。其实,人们,湖边寨的好些社员,都不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你的。我就不是这样看你的。
你会说,那左定法和他那一帮子人,就是对你歧视的。不错,左定法这类人,是这么对待你的。一听说你家庭出身不好,他立刻另眼相待,仿佛他是高等人,家庭出身不好的都是劣等人,就像资本主义国家的种族主义分子看见了黑人一样。可那是左定法呀,他能算个人吗,他是个小丑呀!他不能代表党,不能代表我们的政策,他那位置坐不长。
确实的,这些年来,好些事情被给捣乱了,弄糊涂了。黑风逆浪嚣张逞凶,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我就觉得,你自己头脑中,也有“血统论”
思想在作祟,要不,你为啥那么烦恼苦闷,为啥总是那么敏感?自然,这怪不得你,小柯,我也知道,有时候你受到的压力太重了。只是你得想想,下细地深沉地想想,要是我们的一些家庭出身不好的革命前辈,像海6丰的彭湃,赣东北的方志敏,广西的韦拔群,还有叶挺将军等等,他们当年也信了什么“血统论”
,也像你似的犹豫徘徊,他们怎能投身革命,把一切献给人民、献给党呢……
这是一封没有写完的信,也是一封永远也没有机会去写完的信……
但是邵玉蓉给予柯碧舟的正能量却是已经足够了。
而故事的尾部,更是把反“血统论”
演绎到了高潮:当妈妈柳佩芸说到女儿杜见春跟柯碧舟在一起不合适的时候,母女二人便生了下列一系列激烈的言论争执。
“妈妈!你既没有见过柯碧舟,又没详细了解过他的为人,仅凭他家庭出身不好这一点,就断定我们之间的关系不合适,这是科学的吗?”
杜见春抓住了妈妈的话题,提高了嗓门儿,振振有词地说,“这不是形而上学吗?这不是血统论思想在你头脑中的反应吗?”
“见春……”
柳佩芸拖长了声调,打断了女儿的话,语气中也透出了不耐烦的情绪:“我不同你争理论问题,我是要你面对社会现实。”
“面对社会现实,那更好!……面对的现实就是:我被人骂过,也被人打过。我遭的害还少吗?到了今天,我们为啥还要歧视出身不好的子女呢?妈妈,他们究竟有什么罪,还要背那么沉重的包袱?”
见新在门旁插进话来:“妈妈,姐姐的说话有道理……”
“别扯远啦!”
柳佩芸把手一挥,有点生气地截住了小女儿的话:“我和你爸爸是受害者,而你对象的家庭,完全是另一码事儿!我要你面对的现实是:你选择了这么个对象,先在抽调后的分配工作上,就要吃亏!以后……什么事儿都别想!”
杜见春不禁有些忿忿然了:“照你这么说,一个人出身不好,那就一事无成了?”
“当然啰!”
从妈妈的房门外,响起一个自信的嗓门儿,母女仨分别转过脸去,杜见胜穿着一件黑色银枪昵大衣,双手插在衣袋里,仰着脸昂阔步地走进屋来。他用眼睛扫了两个妹妹一眼,面对杜见春站定,手舞足蹈地说:“见春,你是从插队落户的山沟沟里回来呀,不是从月亮上刚刚跳到地球来。难道你还没尝足味道,一个人家庭出身不好,非但是在人前说话不响,低人三分,还要一世苦熬,受尽精神上的折磨。”
杜见春爱理不理地斜了哥哥一眼,嘴巴一撇,转过了半个身子……
见妹妹不吭气儿,杜见胜还以为自己一番话把见春镇住了,他兴致勃勃地道:“见春,听我一句话,以后回到这里,分配一个舒适轻巧的工作,像我们这种家庭条件,什么样的男子汉,还不是由你挑一把来选择!多么乐味!多么实惠!你要跟上一个出身不好的老兄啊,一辈子都别想有出息了!”
听他越讲越不像话了,杜见春忍不住冷冷地反驳道:“依我看,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关键在于自己!我不相信庸庸碌碌之辈,自私自利之徒,整天只想依靠父母建立安乐窝的人,对我们国家会有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