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在漆黑的长夜里撕开一道光,为了唤醒一个庞大又日渐衰朽的封建帝国,为了应付这场世界之大变局,魏源,郑重地接受了这一重任。
……
回到扬州后,他开始废寝忘食、孤注一掷般的编撰工作。
除了以《四洲志》为基础之外,为了使材料真实准确,他广泛收集古今各家着述。
除了征引历代史志十四种,奏折十多件外,他还亲自调查,收集材料,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完成《海国图志》的初刻本。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世界形势和西方国家的具体情况,囊括了世界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宗教、历法、文化、物产。
并提出了由自己多年心血凝结而成的伟大战略——“师夷长技以制夷”
。
为了让统治者能更好的接受主张,尽快走向正道,他还特意出版了一本《圣武记》。
这本书收集了清朝开国以来,统治者各种风光伟烈的事迹。在歌颂这些事迹的同时,魏源才敢夹带一些自己的意见,为“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策略做出铺垫。
然而他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最终还是没能让统治者和守旧派接受事情的真相。
当然,这其中也有帝国衰落惯性太大,难以挽回的现实原因。
总之,《海国图志》,没能改变当时的中。】
(历史就是科幻)
(扬州有魏源故居)
(殚精竭虑,可是叫不醒装睡的人)
(泪目)
(怎么这么难啊……)
(那时候真的是绝地逢生)
——————
天幕之下,一些有识之人皆是扼腕叹息。
怎么会,怎么就偏偏走到这样的地步了呢!
这可是中原啊,钟灵琉秀,沃壤千里的九州大地,为何会走到“师夷长技以制夷”
这一步!!!
靠后的时空有些失魂落魄,他们没有比此刻更清楚的感受到了中原逐步的衰弱。
赵匡胤想起如今中原尚不能一统,而外面又不知是个什么样的状况,都有些坐立不安,更别提之后的明清两朝了。
朱棣来回踱步,越想越气。
这清到底是什么状况,怎么就到了要“师夷长技”
的地步了???
为何皇室知道外面情形,而百姓不知,那当时的朝廷官员又知不知道?!
他听到天幕说,这样的危机,已经不是亡国,而是要亡天下,又想起他爹朱元璋当初是如何重新建立了大明,一时感物伤怀。
这也让他愈警惕。
不只是大明周围的这些个小国,海洋对面那些遥远的异国之邦,不可大意。
如今的信息不如后世通达,须得大明一步步往外探索。可惜《海国图志》这样的好书他无法阅览,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啊。
朱棣琢磨着,得派人去更远些的地方探一探。
最好能整理出类似《海国图志》这样的书籍,方便大明之后的皇帝了解。谁敢像清那样忽视怠慢,那就是不敬先祖,不顾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昏聩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