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破虏一听见“汪世显”
这个名字,心里大怒,高声叫道:
“原来是你这个反复无常的狗贼,还有脸面在此耀武扬威。你原是汉人,先投降金国,金国灭了后投降宋朝,大宋朝廷待你不薄,为甚么又转而投降蒙古?”
汪世显见有人揭破自己的老底,不禁勃然变色,回敬道:
“尔等父亲乃一介草民,要官无官,要职无职,还恬不知耻,到襄阳城混吃混喝。竟还敢派你这个乳臭未干小子前来送死。尔死期将至,竟敢在此信口雌。”
说罢,提枪跃马,走入阵中。郭破虏初生牛犊不怕虎,也打马冲入阵中。两人你来我往,交锋在一起,双方战鼓擂得惊动。两人交战五十回合,郭破虏买了一个破绽,虚晃一枪,引汪世显来攻。汪世显不知是计,以为郭破虏年幼力怯,心下大喜,伸手来捉郭破虏。谁知郭破虏枪交左手,右手拍出一记“降龙十八掌”
中的“潜龙有悔”
,正打中汪世显的前胸。汪世显顿时被打得个措手不及,被震落下马。郭破虏上前,补了一枪,结果了汪世显的性命。
郭破虏银枪一挥,宋军万箭齐,如疾风暴雨般射向蒙古军阵营。谁知蒙古兵强悍,作战极有法度,虽败不乱。郭破虏见状,大吼一声,跃马提枪,身先士卒,率领士兵冲入敌阵。蒙古军受到冲击,且战且退,一直退到五十里开外,才扎下营来。
郭破虏初战告捷,群情兴奋。传到襄阳,郭靖更是兴奋不已。蓉怕郭破虏年轻气盛,吩咐耶律齐着派陈沉和吴惊风两位丐帮长老前往协助。
郭靖知道蒙古兵屡犯襄阳,这一次是势在必得,襄阳城的安危,命悬于一线,如果不善加防守,恐遭敌手。在房州大捷大捷的这一个晚上,郭靖便在府里设宴,邀请药师、一灯大师和周伯通等老一辈前来,庆祝郭破虏战告捷,共同商讨下一步如何守卫襄阳。
酒过五巡,菜过五味。郭靖命人取出襄阳形图,挂在墙上。蓉站起身来,对众人施了一礼,说道:
“襄阳城为四方要冲之,虽城高池深,于受敌。襄阳城形势危急,不知爹爹、大师和周大哥、朱大哥有何妙计守卫襄阳?”
朱子柳说道:
“蒙古兵强悍,来去快捷,襄阳军只能静守待敌,不可轻举妄动。”
周伯通跳起来,大声说道: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在座的都是会武功的,一个打两个都没有问题。蒙古兵一旦敢来,我们一齐出动,杀他个片甲不留。”
郭靖笑道:
“周大哥武功高强,与数十人对阵都不在话下。但两军对阵,单靠武功是不能取胜的,古语云双拳难敌四手,好汉难敌四人。再高的武功,在千军万马中难以挥出来。”
说完,又指着襄阳城形势图说道:
“俗话说,‘摆上斜角士,不怕马来将。’为今之计,只有招中原健儿和武林群雄五万余名,分屯汉北、樊城、野、唐州、邓州之间,作为辅弼,以备蒙古。襄阳城和樊城仅一江之隔,如果在两城之间铺设浮桥,互为犄角,也好在襄阳城紧急的时候,有一个接应。”
整个宴会,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只有药师和一灯大师一言不。药师是不屑谈论这些军国大事,而一灯大师世外高人,不屑与人争斗厮杀,因此,两人都在一旁静静观看
这时他俩人听见郭靖如此布局,皆暗暗称奇,一灯大师还道是蓉指点郭靖如此说。只有药师心里明白,如果蓉要说,早就已经说出来了。郭靖这傻小子确实有过人之处,经过战争磨练,已经锻炼成一个指挥若定的大将之材了,难怪蓉儿会喜欢他。原来一个人的成就不在于资聪颖,而在于后的努力。
药师对一灯大师道:
“军国大事,就由后辈们操心去罢,我辈闲云野鹤,去修身养性,颐养年,倒可以落得轻松快活。”
原来一灯大师也有退意,这时听药师如此,欣然应同。
蓉闻言,急道:
“爹爹和大师见多识广,怎么不在一旁多多教诲我们后辈呢?如有甚么不妥之处,还望你们多加指点啊!”
郭靖也急忙站了起来,在一旁附和。
一灯大师双手合十道:
“郭施主已非吴下阿蒙,更兼有姑娘协助,当世之中,已是让人望尘莫及。”
药师也说道:
“谋事在人,成事在。你们也是尽人事、听命罢!”
药师这一番话,说得众人俱都大吃一惊:想不到纵横下的老邪会说出听命的话。其实这是药师顺着一灯大师的话说。而他现在看见后辈都能有如此指挥之才,他的锋芒也逐渐收敛,不比年轻时那般心高气傲了。
周伯通看见两人要离席,也急忙跑过来,说:
“老邪、段皇爷,你们要去哪里啊?我也要去。”
药师笑道:
“我和大师谈禅去,你也去吗?”
周伯通哈哈大笑,头摇得像拨浪鼓般,不屑说道:
“鼠狼也学念经啦,我不去不去。不好玩。”
药师和一灯大师会心一笑,携手走出。周伯通也觉得无,也溜了出去。
余下众人出谋划策,各尽所能,纷纷进言。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得个诸葛亮”
。众人商谈到深夜,终于拟出了一个全的守卫方案。
第二一早,郭靖把他们商谈的结果说与襄阳太守吕文焕听。吕文焕认为分兵把守,兵力分散,不于统一管理。但当听郭靖说招募兵,不动用原来的军队,甚合己意,于是下了一道公文,着人协助郭靖办理。
正是:前方战事初闻捷,后方御敌具规模。不知郭靖的布局能否抵挡住蒙古人的进攻,欲知结果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