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地方都有眼界开阔,目光长远的人,无论在何地这样的人才都是领袖一方。
杨开德无疑是青杠村的极出代表,以一已之力,持之以恒的做着一“赔本生意”
,在普通人的眼中,他是吃饱了撑的,但在政府领导眼中,这是时代楷模行为。
也因为如此,他才能从一个普通人,成为青杠村村委会的委员,负责宣传党的政策,与何欢、吴大鹏一起,成为青杠村扶贫前线上的三驾马车。
杨开德道:“天道酬勤,你们的钱包能鼓起来,就是因为你们比其他人更聪明、更勤奋、敢于创新、不怕失败。而当我们成功之后,不能只顾着自己过上了富裕生活,更要带动百姓。我以前做的事也赚钱,为什么我还要来承包土地种核桃,就是我希望用我的绵薄之力,为乡亲们做一点实事,虽然租金少一点,但有一点是一点,总比土地荒着要强。”
杨开德肯定了在座诸人的付出,也表达了自己的一些人生观念。
李宜禄听着他朴实无华、言真意切的表述,脑海中突然冒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这个成语。
一个人富了,不管他有多么大的权势,不管别人当面对他有多么的恭维,在背后都是羡慕嫉妒恨的,不知要说他多少坏话……
或许做傻子,把到手的东西分一点出去,才是大智若愚的至高境界。
虽然杨开德此时亏损严重,但当两百亩的核桃都挂果之后,那一年的收入也是不少。
等到杨开德说完,何欢道:“产业咱们要一个一个的做,就像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一样,二十万资金看着有一大坨,真正拿来做事的时候,也做不了多少事,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们的苦衷,明年我一定给大家带来更多帮扶资金。”
李宜禄在心中计算了一下,觉得自己用不完二十万,只做一个日产一吨规模的无烟炭厂,设备钱只要十来万,厂房这些可以简单一点,估计两三万也够了……
李宜禄道:“各位领导,我说一下我的想法,因为我个人这些年有一点存款,这笔二十万的资金全部给我我也用不完,我暂时只要十二万,其他的八万就由村委会另行安排吧。”
何欢道:“村委会定的事,就不用改了,这二十万就是用来支持你创业的,我们也不是白给,是入股的资金,你必须得保证把厂子做起来,就这二十万我估计都不够。”
他以为李宜禄是顾及其他人的想法,才会少要一部分钱,否则没有人会拒绝金钱的诱惑。
何欢道:“书记,这确实是我计算后的结果,老砖厂那一片地势我有一点印象,我想杨总应该也没把地势用完,如果我的生产车间连接杨总的厂区,那么木材加工产生的废料就可以直接转入我的厂里。即然两家企业要合作,我觉得杨总也可以入股无烟炭厂,这样更有利于我们长期的合作。”
穷人即然会眼红富人,那么当一个人利用别人的产业赚了钱之后,被利用的那个人难道就没有想法吗?
李宜禄未雨绸缪,决定先把杨宇拉入自己的企业,即可以利用他这些年积累下来的人脉关系,也可以稳固两人的合作关系。
利益关系是人与人最纯粹的关系之一,有则合,无则分,长久的利益关系可以演变为友情、亲情等关系。
与其后期花大量的资金去扩展市场,不如在前期就准备好。
“因此,我觉得无烟炭厂的启动资金,村里只需要出十二万就可以了。”
何欢没有强迫李宜禄把所有的资金拿去,也没有当下就分给其他人,而是让李宜禄和杨宇再商量一下,需要村里帮忙的就开口直言。
在村委会吃完饭后,李宜就和杨宇一起前往木材加工厂,进行进一步的实地考查。
陈传文闲着无事,也跟着两人一起前往。
陈传文搂着李宜禄道:“李兄弟,我是做工程这一块的,以前在中建集国,现在自己出来单干,专门承包一些私人房子,你这个厂要哥哥帮忙的话,直接电话。”
工程无大小,只要有利可图,他都愿意接。
在陈传文的想象中,即然要建厂,起码有上千平方米的建筑要修,只要能把李宜禄稳住,把两人的关系拉进,这工程就是自己囊中之物。
无利不起早,所有的人都是这样。
李宜禄道:“谢谢陈哥,我的计划是修成彩钢棚,前期简易一点。”
陈传文道:“这太没问题了,你放心,别说是简易的,就是复杂的,我也没问题。”
青杠村老砖厂始建于大集体时代,是村里的产业,荒废之后就一直闲置着,杨宇接受后进行了一番清理,把原来的砖房改成了办公楼,在堆砖的场地修了钢架棚用来堆放木材加工的设备,而晒砖场露天堆放着原料和成品。
杨宇道:“说实话,现在这地势确实比较大,我也没用完,但后期要扩建的话,地势还是小了一些,我也准备向老百姓征一点地。”
杨宇的计划是做一个门业公司,原木加工收益太少,必须继续深耕产业链。
但现在时机不成熟,所以他没有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创意不是每个人都能现,而现的人也不一定能实现,但自己的东西就要自己去做,否则让外人知道,抢先一步,自己的计划就会功亏一篑。
所以他不会像李宜禄那样,直接简单的就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万一真有人有了同样的主意,资金更为雄厚,那就算同时开始做,鹿死谁手,就是一件不可预测的事。
对于李宜禄要自己的地的想法,如果不是李宜禄说让自己入股,合伙一起做,杨宇是断然不会答应的,但自己即然参股,那么也算得上是自己的产业。
即然帮自己的木材加工厂消耗“三废物”
带来收益,加工出来的无烟炭又有新收益,他方才勉为其难的答应。
李宜禄道:“我这要的地势也不大,一千个平方就绰绰有余。”
杨宇道:“我不是不愿意给你地,我的想法是这个地方真的太小了,你以后总要扩大规模,不如趁现在有政策,向村里要一块大一点的地,拿到了之后,可以先不用,等以后要用的时候,再进行修建,至少先把地拿在手里。”
陈传文道:“杨总这话在理,现在咱们这地便宜,以后就说不清楚了。以前市区有块地,当时人家卖五万一亩,没人要,现在你们知道多少钱一亩吗?”
杨宇道:“五十万?”
陈传文道:“一百万,涨到一百万一亩了,咱们这地方偏僻,但过几年翻个三五倍还是有可能的,所以这一点我建议你听杨总的。”
李宜禄道:“地我倒不担心,因为我是准备做集体企业,不是个体经营,所以以后要地直接用合作社的名义拿地,并不困难。相反如果我现在拿了很多地,把钱花了,企业却没做起来,那就可能陷入万劫不覆之地。”
李宜禄的思想格局虽然不大,但却另辟奇径,思维独特。
如果是征收土地,村民肯定要坐地起价,但如果以土地入股,换得年终分红,相信愿意的人还是很多。
但真这么做了,李宜禄却要损失很多利润。
杨宇和李宜禄是初次接触,听他说起倒也有理有据,虽不了解他的为人,但仔细一想,能得到何书记的重视,必然有些斤两,马上有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