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卢工刚走,乔工进来了,对着肖、杜二人说:“你俩是石教授的学生?”
“是的!”
两人规规矩矩的回答。
乔工上下打量了一下,“你们现在就去办公室领办公用品,另外照片、身份证都带来了吧?”
“带来了!”
二人齐声回答。
“顺便把实习证和餐卡也办了。”
乔工交代完,那俩鞠了个躬、出去了。
乔工看看俩人走远,凑近、低声说:“节前那一家已经签过了,预付款明天打来,资料今天寄出,估计明后天能到。”
倪栋没有说话,只是点点头表示明白。
乔工继续说:“还有三家在谈,都不大,反正有比没有强。”
倪栋颔会意,低声问:“目前这波投资行情什么时候会调整?”
乔工摇摇头,“不好说,现在市场需求太大,尤其是房地产带动,相关行业都在拼命扩产。化工行业目前的热度其实也还算正常,因为历史欠账太多,老工艺、旧设备、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状况极为普遍,国家支持大项目、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加快建设,很快会淘汰那些落后企业,所以他们为了生存,必须快马加鞭!”
“能理解。”
倪栋说。
乔工低声说:“你放心,我跟他们签的都是技术顾问协议,咱们的设计报告都会以他们的名义上报设计院审核,没事的!”
倪栋笑笑,又问:“企业的设计水平真那么差吗?”
乔工知道他说的是节前审核的那家公司,笑笑说:“这都挺正常,小化工企业的技术科基本上都是生产部门的附属品,乱七八糟什么都干,就是不钻研技术。你想想,一个大学生离开校园,四五年、甚至十几年都不搞正规设计,冷不丁让他们去做怎么可能完的成?怎么可能不破绽百出呢?”
倪栋只有苦笑,这难道不可悲吗?
“好了,我走了,东西一来就转给你。”
乔工低声说,然后走开了。
下午,在德州一块儿干过的王工忙完手头的事也来找倪栋吹会儿牛。王工也四十多了,头白了一多半,近视镜厚的跟啤酒瓶底子一样,王工习惯边走边想,嘴里还念念叨叨,在德州倪栋亲眼目睹过他走着路差点儿一头撞到树上,旁边的人是又担心又好笑。
“小倪,听说在德州的时候你跟武总处的不错?”
王工好奇的问。
倪栋笑笑,“哪儿啊,人家开始觉得我年轻、以为所里弄个人来凑数,考问过几次。”
“哦,原来是这样!”
王工也笑了,“那他们太不开眼了!你一来老卢就告诉他们的刘副总,‘这是苏教授的关门弟子’,武总应该知道的呀!”
“嘿嘿!”
倪栋笑着说,“那估计是怕苏教授看走眼,人家再试试!”
王工对倪栋的低调很赞赏,一般的年轻人如果有他一半的水平、那尾巴早就翘到天上去了,可是所里的同志都现,这个年轻人似乎更愿意埋头做事,对其他的事情没有太大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