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念一想,又开了口:”
肯定另有去处,在将军府,钱他也没少挣,噢我明白了,一定是给他女儿鼓向云了!”
公孙弘皱着眉头问:“可我却不明白,鼓向云为何不随他父亲的姓呢?”
“那我怎么知道,见了鼓向云问问不就行了嘛!”
“咱还是说许凤吧,田简”
公孙弘道:“不料想,你跟她是邻居,走动的还那么好。”
田简道:“我还有一份苏星家书没跟你说呢,而且跟你有关。”
“在哪儿?”
“包裹里放着呢!”
“拿来看看?”
“不行,这会儿我还不能让你看!我要先拿给你母亲。”
“那好吧!”
公孙弘若有所思的说道,“去年,他夫君就在剿匪中战死了,怎么还有家书呢?真是位好汉!”
稍时,他又仰天叹道:“唉!惜矣,苏星君,我的好兄长,生不逢时,世事多艰呐!”
俩人又叹息了一阵儿,相伴向前走去。
田简念念不忘狄忠说的别君台,走过一程路后,看到山顶上一座红色的小楼阁,便指着道:“那里便是别君台吧?公孙弘。”
“那里不是别君台。”
公孙弘头也没抬的说道:“狄忠说得不对,别君台是山下那个,就在你看到的那口铜钟旁边,与戏台正相对。上面这个叫鸡鸣堂,这座山叫鸡鸣山,你已经在山上走好久了。”
“为什么叫鸡鸣山呀,听着怪不舒服的?”
这里还有个故事呢!公孙弘说,相传,山上有只神鸡,每天在山上打鸣,五更时,村民们听到后,便起了床,在山脚下,闻鸡起舞,习练剑法,因此有了武术之乡的美名。
上一轮丑末之年,村中终有一人成了鲜虞军左前锋,跟随鲜虞王南往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后来拜为虎奔大将军,最终战死了,成了盖世英雄。
为了纪念他的功绩,村民们在山下开辟了一个大草场,就是有铜钟的那块方地,并在钟的西方,设了别君台,塑了副人像,建了祠堂。
从此,村庶长每年带领乡亲们在祠堂,向将军像朝拜。
每逢村中青年离井别乡时,便在别君台前举行送行仪式。
山上这个鸡鸣堂也有来历。
说是有个村民,有一天,上山砍柴,在山顶上看到有一个神鸡,鸣叫了两声之后,便飞向了空中,摇身一变,变成了凤凰。
就在这里,忽见天空中,冲下一条巨龙来,神龙一摆龙,把神鸡变来的凤凰带走了,村民们因为此物吉祥,便在山顶上,建了个鸡鸣堂。
从此,村中好汉们,从山下转移到了山上,又分辈份,于山上、山下,习练武功,教化乡民,并在鸡鸣堂内设了香台,室外设了许愿池,又叫净手池,院中栽种了一株腊梅,听说有三百年了-------还是从山后面一个叫作十方院的道观里挖来的,因为道观里道士,乐于同村民亲近,才有了此举。
鸡鸣台落成后,每逢大年三十,村庶长和村中德高望重的老者,带着村民们,便在这里饮酒助兴,庆贺新年,并在大年初一这一天,许下他们美好的心愿,久而久之,人们便把这里叫作鸡鸣堂了,很有点励志的意思吧。
田简连连点头道:“有!小申子戴的那顶方士帽,就跟那座道观有关吧?”
“有!因为我尊崇道学,便央求我娘,为我做了那顶帽子,小申子洗完澡后,怕他着凉,我便给他戴上了,不过,那顶帽子,我是不想再戴下去了,村民们说我,不是道士,有违道士形象,戴着那顶假道士帽,在村中乞讨时,还有招摇撞骗嫌疑,更有人说我对道观不尊,说我戴上那顶帽子后很丑。
”
戴吧戴吧,公孙弘”
田简笑道:“追求学问,没什么不好,戴上那顶帽子,别人一看,就知道你有学问,我不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