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来。”
“老家主让我们走了,那天也是个忙碌的日子,他自己一个人在会客室坐到下午5点多。”
“他在里面做了些什么?”
宋尚德问仆从。
“老家主?我不知道……那天在3点半后,我们这些仆从就各自做各自的事去了。”
也就是说,3点半到5点以后,父亲在里面做了什么事谁也不知道。
但宋尚德好歹还是抓住了线索的尾巴。
那天要来会客厅的人是没来,但听说父亲早在几个星期前就和那人约好了这个日子。
为什么不来,是有事不来,还是不想来呢?
仆从的一句“老家主约定的时间是2点多,但家仆们都走了,还足足等那人到5点多”
让宋尚德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父亲向来教育自己守约,非常厌恶不守约定时间的人,一般要他等他也会直接走。
就算是再大的生意和事情,对方时间都要绝对记牢。
可那天,父亲在等那位没来的人。
那个人和父亲之间绝对不是第一次见面,他们之间认识,甚至有很深的纠葛。
事情又回到了“没来”
这个问题上。
为什么没来,是来不了还是不想来?
或者说犹豫着要不要来?
顺着这点查下去,宋尚德调查的重点不再是宋家人。
而是宋家以外的人。
宋家以外的人,和父亲有纠葛,3月4日没有赴约。
“3月4日”
这仿佛是一个魔咒留在了宋尚德的脑海。
父亲出那次特别的任务好像就是在3月初。
会不会就是3月4日?宋尚德的逻辑似乎连上了。
而约定3月4日在会客厅见面。
是不是就像一个暗号?
但调查到这里,线索又断了。
有好几年,宋尚德的调查一无所获。
但转念一想,这“贼”
的说法又不成立了。
因为按这个逻辑,父亲和那个贼甚至认识。
贼来会客厅翻东西。
父亲又曾经和“贼”
约定在会客厅见面,但“贼”
没有来。
等等……
有没有可能这“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