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就听到秦煦继续道:
“谢长柳,东宫里的长留殿,是不是以你命名的?我认出那个字迹了,是我亲笔所写,只是不似如今我的笔迹沉着有力,那是我多年前书写的吧。”
秦煦纵然不记得过往,可猜的很准。谢长柳张了张口欲说话,然身后的秦煦却接着说,没有给他机会说出什么。
“长留殿里那一室的琳琅满目的玉器,上到玉钏,下到玉刻,无一不是跟玉有关。”
“而你佩玉。”
他曾对自己的宫殿突然莫名多出来那么多玉器感到吃惊,也绝非就是奢侈装点的意思。纵然是他未失忆,也不是个奢侈享受的人,而那玉,代表着一件意义非凡的东西。
若不是那日在他那里浴洗,他不会知道,谢长柳才是佩玉的人,而他身边佩玉的人并不多,金丝宝带、锦囊挂坠、明珠璎珞等不胜数,但没有谁,会让他会置办一室的玉器珍宝。他那个时候,在长留殿摆满了玉器,是想从玉器里看到什么?他以前不知道,可这会,他或许能猜出来。
在知道他是谢长柳的时候,比知道他喜好男人更为震惊。
那个与自己剪不断理还乱的谢长柳,才是困搅他多年的梦魇。
“我曾打听到,关于你的事情。”
他看着前面巍然不动的背影,好似自己所言,都惊动不到他半分。到底是他够沉着冷静,还是,他根本就不在乎了。可若是不在乎,为何昨夜里会对自己失态?他那时望着自己的眼神,从闪闪光到黯淡无光,他一定经历了很复杂的心理历程,也不比那时的他少。
“七岁那一年你与其他世家子弟一同被拟选进东宫伴读名册,八岁初的时候入东宫为我伴读,后与我相伴七年,情同手足。东宫的老人都说我们情比亲兄弟,让人钦羡,比对我的其他皇弟都好。那时,东宫无人不知你谢长柳,在东宫的地位堪比我这个主人。而能那般纵容你的,一定是我。”
他用的你我,可这些,却都不是他的记忆,而全都来自别人口中。从他人口中,知晓的关于谢长柳的一切,知晓自己与谢长柳的一切过往。
他像一个复述者,虽然说得很简洁,却简明扼要。
那时候的谢长柳,被秦煦纵然又捧着,在东宫里无人敢欺负他,就连自己的父亲,都在官场里受到太子党的庇佑。
只是可惜,若是他没有去参加科考,若是没有急着去证明自己,若是……在一切生后,没有那般冲动,若是……能在那个时候,多信任秦煦,或许,一切,都不会是现在这样。
“在我十七寿辰时,第一次因为你同元氏起正面冲突,原因是因为,你科考的名次被元葳顶替了。”
说起这件事的时候,他是有一知半解的,但了解了全部真相后,他也很意外。原本以为,谢家得罪元氏,是因为官场上的明争暗斗,其实不然。元葳如今在朝廷里并不出彩,只能算得上安安分分,若非有元氏的帮衬,也走不到如今的位置,几年时间就官拜侍郎,若不是元氏插手,陛下对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不会任由元氏壮大,把持朝政,结党营私。可这个位置本来是谢长柳的。
谢家代代清明,若不是生这件事,谢家会走得更高,而非落得如今家破人亡的地步。
“也是这件事,让谢家蒙受不白之冤,又因天灾人祸,一家三口齐齐遇害,又至今都未洗脱冤情。当年义无反顾的救你出汴京的是东宫太傅,你我的老师,太子之师,杜知敏。可他因此而死,最后你遁出汴京,流亡在外,可你如今依旧是逃犯。”
谢长柳听着秦煦以旁观者的身份说着自己的过去,他固然平稳的语气里带有一丝悲悯,可这让谢长柳再难压抑的升起一股怒火与难堪起来。
从他的话里,他也清楚的知道了分明是元氏的错,可最后,付出代价的是谢家。他才是受害者,但最后他落得家破人亡,可元氏依旧在朝廷如日中天,高高在上,是众人追捧谄媚的对象。
这些事,并非秦煦的错,可,秦煦不是旁观者,他明明也参与其中,若非没有东宫,一切都不会顺理成章!为何,他说忘记了就忘记了,如今提及旧事,能这般淡然?所有的煎熬都得自己一力承受?
谢长柳咬着牙听着后边秦煦一字字一句句的侃侃而谈。
“两年前,你回东宫挟持住我,欲要报仇雪恨?可你没有下得去手,你放过了我。我缚住了你,逼你跟我南巡,却一路都不太平,东宫诸人疑你归来另有企图,你却屡次出手化解危机。那时的我,对你深信不疑,好像,你的归来,就已经胜过一切。”
“而在白马寨,那里,你是不是跟我说了什么?后来,你我便突然冰释前嫌,坦诚相待,又似回到了在东宫做伴读的时候,又或者说,比那时候更好。我们出双入对,众目睽睽之下一切尽在不言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明明好像什么都知道了,却又什么都不知道。这就是让他困惑不解的所在。
这两年来,他欲就这个人寻到他丢失的记忆,可众人皆对此欲言又止,他遍寻不得。鱼总管只道:斯人已逝,何必深究。现如今见了人,本该是得知真相的时候,却又越迷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