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泉狠狠骂了胡青河一顿,让他不许再胡说八道。
宋瑜可是亲口跟他说了,他和秀儿之间有误会,秀儿并非是有了外心才要跟他和离,还说胡青山对他有救命之恩,为了报答这份恩情,他愿意继续把户籍留在清河村。
孙泉觉得宋瑜真是个知恩图报的大好人,却不知大好人宋瑜真正想的是,现在不是改回原籍的最佳时机,需得再等等。
按照大夏的科举制度,所有学子都必须在户籍地参加科考,宋瑜觉得他若是中了举就改回原户籍,难免有投机取巧的嫌疑。
相比起并州府这样文风不盛的西北之地,位于鱼米之乡的湘州府,那可是文风鼎盛才子如过江之卿的地方。
在湘州府想考中举人,自然比在并州府难太多了,他若是刚中举就改回原籍,难免被人怀疑。
还有就是,他祖上毕竟获罪流放过,若是有人嫉妒,故意将此事大肆宣扬,只怕会给他惹来麻烦。
在还没金榜题名尘埃落定前,宋瑜觉得还是保持原状更稳妥些。
但是这些话,宋瑜不会说给孙泉,他一直牢记祖父的教诲。
心里不管有多少权衡利弊,面上一定要云淡风轻,不是至亲至信之人,绝不可轻易袒露心声,此乃上位者必备之心境。
孙泉不知宋瑜心中所想,觉得宋瑜不仅知恩图报,还非常大方豪爽。
因为宋瑜不仅接受了村里的投靠,将五百亩免税的额度全部给了清河村,还承诺若是会试高中,会接收更多村里的田地。
除了村里的投靠,宋瑜只接受了几个商户投来的铺子和田庄,都不大,也不惹眼。
虽然商户投靠有前途的举人是惯例,举人获得钱财,商户获得靠山,互惠互利。
但是在明面上朝廷并不允许,宋瑜爱惜名声,只收了几个不扎眼的就停手了,不像别的举人来者不拒。
这也让孙泉更加认定宋瑜是个君子,肯接受村里的投靠完全是出于恩情。
但是王绪对于宋瑜不肯接受他家的投靠很不满意,他爹得知宋瑜中了解元,特意买了一个小庄子让他送过来。
不过一百多亩地,几间房子,除了临河清静景色好,根本不值几个钱,宋瑜竟然还跟他客气,死活不肯收。
“别人的你都收了,我的你却不收,宋瑜,你还把不把我当兄弟?”
王绪了火,直接喊了宋瑜的名字。
宋瑜深深一揖,不紧不慢道:“你都说了咱们是兄弟,那又何必拿这些俗物来玷污你我的情义?
王兄,你我不仅是多年同窗,还有共患难的情义,我若接了你家送来的东西,岂不是把你家当寻常商户看轻了?”
王绪被宋瑜说的臊红了脸,连连赔罪。
宋瑜语重心长道:“王兄,你在读书上颇有天分,莫要再贪玩,好好用功读书,你我兄弟一定能在京城团聚。”
这话宋瑜说的有几分真心,他四岁开蒙,日夜苦读,无论寒冬酷暑从不敢有一日懈怠,这才考中了功名。
王绪不过是被他爹逼的没办法了,才认真读了两三年,就能一举考中秀才,可见在读书上不光有天分还有气运。
若是能静下心来奋苦读,未必不能更进一步。
如果王绪能金榜题名,那他的出身就不重要了,宋瑜也很乐意官场上有这样一位心思单纯的好友,互帮互助。
但前提是王绪能考中,如果考不中,那王绪这人就没有利用价值了。
王绪不知道宋瑜心中算计,还以为他是真心为自己考虑,见他如此高看自己,忍不住激动地拍着胸脯道:“宋兄放心,我一定好好读书,你就等着我去京城找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