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祠堂走的路上,遇到了李正。
听说刘小川要去查看族谱,也就跟着过去,祠堂的门开着,一个瘦老头正在扫地。
“李爷爷!”
刘小川喊了声。
田湾村只有三个大姓,李、刘、吕,每个姓氏辈分都不同,硬要攀上点关系,刘小川应该喊李红大伯,不过因为刘父一直喊大叔,刘小川就跟着喊爷爷了。
包括李正,一直喊刘父大哥!
这也有点差辈分……
比李正大一辈的李峰,同样喊刘父大哥。
只有同一姓氏的不能乱叫,姓氏不同也就各亲各论,这也成了田湾村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是小川呐!”
李宏放下笤帚,激动的问道:“你怎么有空来祠堂?”
“听说这一年多,你一直在整理族谱?”
“是啊……”
李宏说,“田湾村是北江县历史最悠久的村子之一,必须有自己的族谱。”
“前几天我去都,遇到了一个人,叫李,五十多年前跟着他的父亲李庆离开村子,再也没回来过。”
“李庆?李?”
李宏眼神瞬间有了光彩,“他们都还活着?”
“李庆我不太清楚……”
刘小川说,“不过李日子过得不错,还有一个儿子,考上了北清大学,叫李武。”
“六七十年代,村里走了不少人。”
李宏说,“这一年来,我一直在想办法联系那些离开村子的人。”
真的来对了,李宏经历过那个年代,应该知道不少事。
“我能看看族谱么?”
刘小川问道。
“你等一下……”
李宏走到祠堂后面,小心翼翼的拿出四本线装本递给刘小川,“田湾村几百年的历史,只要是村里人,能查到的基本都在族谱里了。”
族谱是用毛笔写的小篆,笔锋瘦劲挺拔,这一手字惊艳到了刘小川。
“李爷爷,这都是你手写的?”
“是的!”
李宏说,“族谱上有名字和关系,村里还出过几个名人,有我给他们写的传记,你要看我就拿给你。”
“不着急,我先看看族谱。”
族谱总共有四本,两个大本,两个小本,大本是‘李氏’和‘刘氏’,小本一本是‘吕氏’,一本则是其他姓氏,比较杂乱。
对于自己家的情况,刘小川了解一些。
先翻看‘刘氏’,和刘小川知道的差不多,他们家和田湾村‘刘氏’同宗,却不算是土生土长的田湾人。
五十年代初,刘世俭来田湾村认祖归宗,留在了田湾村,育有二子,就是刘国兴和刘国旺。
关于爷爷的信息,族谱上查不到……
刘小川继续翻看族谱,找到李庆的名字,这个就很早了,不过在李庆下面还有李,看来族谱记录的果真详细,李离开田湾村时只有三岁,名字都被写了进去。
再往上翻……
刘小川的表情逐渐有了变化。
“你是不是在看李庆的族谱?”
李宏凑过一张老脸,“他们一家很奇怪,到李庆一代,是十九代单传,每一代都只有一个儿子。”
‘李氏’族谱,第一代只有三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