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藍也拒絕不了。
只能含淚給自己加課。
妥協了一次,後面自然而然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天知道她在桃花島上的生活有多忙碌!
今日她就要跟著馮蘅學琴了。
楚藍也沒搞明白自己為什麼要學這個,反正馮蘅給她做了一桌的江南口味的好菜,吃得樂陶陶的時候,她隨口一提,楚藍稀里胡塗地就答應了。
她又不好意思反悔說自己不幹了。
只能含淚學琴。
楚藍深深認為,現在在桃花島眾人的眼中,她大概除了武功還過得去之外別無所長。
她也從不掩飾這一點。
除了一手字寫的跟才開蒙的幼童差不多之外,琴棋書畫她樣樣都不擅長。
因此馮蘅教她學琴時,先彈了一曲江南女子們唱愛唱的《採蓮曲》給楚藍聽,又問起她生平最愛聽什麼曲子。
別說,楚藍還真有一百聽不厭的曲子。
她穿的就是武俠世界,更加不可能忘了這曲子了。
最妙的是,黃沾先生譜寫的這《滄海一聲笑》時只用了我國古代的「宮商角征羽」五個音階,楚藍這會兒唱出來也一點兒不違和。
她雖然什麼樂器都不會,但嘴巴哼唱兩句還是會的。
《滄海一聲笑》曲子極其簡單,歌詞也不長,楚藍反覆聽得多了,即便相隔多年,此時照樣記得一清二楚。
她只哼唱了兩句,馮蘅便「咦」了一聲。
古今音樂是有許多共通之處的,否則《十面埋伏》《將軍令》等古曲不會流傳千年經久不衰。
好的音樂,不管什麼時候都不會缺少知音欣賞。
馮蘅坐在桌案前,纖纖玉指輕輕放在面前的瑤琴之上觸著琴弦,微微側過頭傾聽楚藍唱一她從未聽過的樂曲。
二人此時在精舍右側高處的一座亭子裡,海風徐徐,日光融融,一身薄衫的馮蘅肌膚勝雪,在暖陽照耀下近乎透明,綠鬢如雲,佳人如夢,她的目光清亮而又專注。
楚藍唱到第二段時,馮蘅指下琴音裊裊傳出,已經能夠跟上她唱的曲子了。
楚藍從頭唱第二遍時,不僅能聽到明淨渾厚的琴聲,還能聽見古樸大氣的簫聲自不遠處傳來,吹奏的也正是楚藍哼唱的《滄海一聲笑》。
楚藍索性慢慢閉上了嘴巴,不再獻醜了。
琴簫合奏,二人默契猶如伯牙子期,心照神交,意氣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