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就是读梦人否?
最后终于回到了自己的世界,没有她的世界。释然。
梦里,执着于一件破碎的事物,和许多人嚷嚷,最终也只能释怀。帮助他人了,但印象不多。
我们用到主观,同时用到客观缺一不可,但别太放在心上,一切为目标服务。
通过现象抓事物,最后能得到现象,通过硬件抓事物,随后能得到硬件。
新小说的引子一般用的是旧小说。
刚看了《城》又来看《刺杀骑士团长》,别说啊,比一比立马知道《城》写得好,写得不容易,最新的小说改了文风,没有那个逆天的剧情。但是回来再看《刺》还是有些困扰,这个……
分别总是有些那个,还是不说了吧。
我不想说什么,因为对于当事人来说,我说的事情就像放屁一样。我倒是喜欢听一些,几句话就能把事物解耦的话,解耦以后,我也觉着,不用为了追寻a而去做b,有时ab是捆绑的,做一件两件就达成了,有时候ab是解耦的,要什么就必须做什么,久而久之就不愿意瞎耽误功夫了。再久而久之,我需要什么,想追求什么也都不清楚了。随便吧。
何故叹息,何须叹息,喜也悲也?在惆怅个什么呢?
再久一点,aI会说人话,人不会说人话。为凸显你的专业而说晦涩的话,也许含糊其辞更暴露你的弱点,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为什么热反而冷,冷反而热,那是因为第一我们的感官是不断调整的,是变化的,没有确切指标的,第二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在不断调节着产热与散热。
对于舒适的追求,稳态要比固定范围更重要。
我喜欢随机,结果还是能感觉有时候命运就是故意的。
先了解环境,这样知道人物的性格,然后再把提炼出来的东西加到原本的物理事物上,会更传神,毕竟画作不是照片。
喜欢的意象可以频频出现。保证独立的故事完整即可。
如何?性格还真就决定许多命运,因为它教你对某些事一点也不感兴趣,然后又教你对某些事的兴趣异于常人。
如果你深究,那么没有任何一个人是毫无优点可言的,于是,不能因为谁谁有闪光点就留在心里不删掉。如果你有强烈的目的性,那么你会现不足够程度的优点啥也不是,如果不具有目的性,赶上什么就吃什么,也不用说了。
我现在才现有用的东西在目标之外。
确实习惯等着,然而不等着还能干什么呢?
月不因为你一直盯着它而为你所有,甚至它不因为你一直盯着而为你所知。
忽而睡醒了,就像我不清楚什么时候睡着的。这样的生活结束了,其实也挺没意思。
一把刀将玉劈成两半,我们的世界其实是一个班一个班的(一个块一个块的)。
看着别人常年熬夜所形成的黑眼圈,我只觉,自己读书还不够刻苦。
恍惚之间我就是觉着是她,可是我明知道不可能是她,不管肯定会是她也好,还是完全不可能是她也好,我几乎没有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一看。呼,现实可真是有些糟糕,我哪是在等待,我简直是完全生活在自己脑袋里的生物。
故事里的人各种各样,人生也各种各样,可是似乎就某种意义来说,没有一个是看起来幸福的。但是没有一个不在好好的,或者是半好好地生活着。
静静地,谁也不见,也不错。
不要因为难以入睡或者呼呼大睡而焦虑或者庆幸,你会拥有怎样的人生与这一项几乎毫不相干。睡觉的时候就是用来睡觉的,当然你用这个时间来焦虑也没谁能管到你。随便就好。
偶尔将自己从这个世界放逐出去,确实不错,但是久而久之也觉着腻了。频繁切换后觉怎样都无所谓,我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微不足道。算了,该随便的都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