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完美小说网>牧羊人是什么意思 > 第95章 分公司(第1页)

第95章 分公司(第1页)

还是女人心细啊!

曾建达厌恶归厌恶,王珍的能力不否认。对上老板顽皮的目光,他知道该出场了。题目考的不是他,但题目引出的答案,需要他收拾总结。再说了,自己的地盘,他不允许由别人唱压轴戏。

“啪、啪、啪……”

鼓掌起立,曾建达板脸说道:“王珍之前,我听到十一个人不过脑子的夸夸其谈。论据,有听说过论据吗?抛出一个结论,论据何在?你们有没有写过毕业论文,上的什么大学?牵强附会,撞彩似的推选几个数字,自以为高明,简直不知所谓。你们的文凭,是不是给教授塞钱,或者陪教授跳舞换来的?”

我曹!总结的够猛。

张桥咀嚼蟹黄包到半,险些喷出口。曾建达没说是陪教授睡觉,应该看在王珍的面上了。不过,另外言的三个女生已臊的蒙脸。

传闻曾建达与手下关系紧张,张桥将信将疑。一早上视察,各项筹备无可指责,他心里已有了谱。座谈抛出议题,几乎人人踊跃言,显然不单想在老板面前表现,而是平时经常有言机会。这种气象,总公司难得一见。因为,总公司有无所不知,偏爱打击出头鸟的田老鬼。另外,早操晨会他叫嚣砸钱买版面,出马砸钱的是李新峰和王珍,不是曾建达本人。座谈前,李新峰和王珍回来报告,一举砸开沪上三大报纸的版面。如此这般,曾建达的管理轮廓清晰可见。如此这般,曾建达不留情面的总结也顺理成章了。

“人家小曾讲话才像个老板。”

沈红玉一个局外人,对曾建达也给出正面评价。绣姑停下做笔记,笑说:“上嗨名牌大学毕业的,没点能耐,管不了这么一大摊子。不过呢,再有能耐,也是桥生的手下。”

“桥生都没请你进去,你还帮他说话?”

沈红玉揄揶说。

绣姑已换上公司制服,笑笑不解释。抿一口咖啡,对照笔记继续看手边的资料。其实,她主动要求暂不在众人前露面的。

沈如梓吃下一块烧卖道:“小曾上个月收入一万两千。”

“一万两千!”

具体的金钱数目最直观,沈红玉神经质地重复。声过大,赶忙捂口。一万两千,大部分上嗨工薪层三年都挣不到。死死盯着表妹脖子下的领花,沈红玉眼睛像冒火。

姑侄仨在走廊里的位置,靠近接待室后门。围坐一张黄花梨茶几,喝着咖啡,享用土洋掺半的食物,旁听接待室里高谈阔论。一点不无聊,越听越有味道。两个本地人,从没见识这种开会方式。话痨的沈红玉,难得长时间不说话。绣姑听的尤为认真,不停在笔记本上记录。沈如梓有点心不在焉,她了解孙子讨厌开会。一旦开会,九成九是要搞事情。

“有人可能觉得冤枉,可能要狡辩,我有论据呀?拜托!反省一下吧,你那叫哪门子论据?纠缠于地理位置、纠缠于人口规模、纠缠于需求对象,拿这些虚浮又不稳定的因素做依据,好像很有大局观、很有战略眼光。听上去头头是道,其实是瞎扯淡。什么是科学取证?王珍做的就是了。电话普及率,具体实在、简单可靠。”

曾建达继续总结,损人气势不输田老鬼。张桥乐得清闲,边品尝美食边听讲。早上徐家父子上门败胃口,他早餐没吃呢!十点后肚子一直叫唤,一碗大排面、几块土洋点心不过瘾。到上嗨后,他的食量一天比一天大,真像身体里有一只大灰狼。

“李新峰的结论,勉强算有理有据。名片习惯养成这一点,值得肯定。但是,不够严谨,论据似是而非。如果他多动点脑子,或者再下点功夫考据,就会现,习惯养成大半原因是技术问题。传统印刷业印制名片,式样少、质量差、时间长,严重阻碍名片使用和流通。不是人们不习惯、不想用,而是用不趁手、用不开心。我们的mp,不但完美消除传统印刷的缺陷,还将名片艺术化,并赋予名片炫耀的功能。习惯养成,也就不复存在。在我看来,王珍的答案一点不夸张,数字保守了呢!上嗨的mp容量,一百套不在话下,二百套不足为奇。为什么出入这么大呢?大家的答案,包括王珍在内,没人考虑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市场竞争。堔镇的早餐店,几乎每天都有人倒闭,几乎每天都有人开张,这就是市场竞争。试想一下,名片打印店反复的倒闭、开张,对比有需求人数估算mp销量,又要增加多少?市场竞争是盲目的、无序的、残忍的……”

座谈变课堂了,张桥遗憾堂弟张锁不在场。

曾建达对名片的理解,已经非常透彻。冷血看待市场,也非常专业。往后几年,一个小县城十来家名片打印司空见惯。大上嗨究竟出现多少家,谁也说不清。死掉的、活下来的,千家也有可能。张桥好气好笑的是,曾建达拿李新峰做反面教材,一点不留脸,两人不对付坐实了。而李新峰和王珍也是冤家,上嗨这边越来越有狼性特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