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样的名剌在大同朝,是仅有南北商行的执事独一份儿的。
“这。。。。。。十三先生,晚辈武毅失礼了。”
武毅松开手,连忙退了几步后躬身行礼。
万十三缓过气,抖了抖衣服:“算你小子还算有点眼力见!”
武毅难得收起平日里的散漫随意,挠着头讪讪笑道:“十三先生平日不常露面,为人也低调,我们这做小辈的也很难记得住呀。”
“志不在此嘛!”
“那您今日光临白鹿城是。。。。。。?”
“和你聊着差点把正事忘了,我来找我儿子的!”
“令郎?您是说万千师弟?”
“对!那小子现在人呢?我得告诉他这几天不要出城!”
“为何?十三先生,前些天阁主已经安排了弟子出城巡查,今日人都已经走得差不多了。”
“白笙那混蛋是不是脑子进水了!”
“咳咳!注意措辞,为何此等失态?”
“御北的军队已经开拔,岭南的道府为了保证军饷供应,临时增税,搞得是民不聊生。近日来再加上万民教的煽动,都已经有股难民流寇窜到泉州地界了,旁边稠州城现在已经是全城戒严。据说「良家子」江南道的令使都在那里坐镇了。别家弟子我管不着,我万十三面子没这么大让他凌云阁阁主收回成命,但我就这么一个儿子!”
武毅有些诧异,这种事情以往不是没有。
最近岭南的情形他也从来往行商的口中有所耳闻,但也远没到万十三口中这般严重。
况且一般的动乱,灾民们的第一目标往往就是当地州府粮库。如今别说是加急的通报,甚至连当地府兵都丝毫未动,怎么会有灾民进到江南道的地界?
“十三先生,此等事端阁内还未通告弟子。若确有其事,我领你上山通报阁主。阁主必然不会坐视不管的!”
“我以南北商行的信誉做担保,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