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楼盛景,歌舞升平,郎俊女艳,无论是大厅客堂还是包厢都是宾客满棚,负责点菜的铛头和负责点酒的酒保、以及负责打酒量酒筛酒的小二忙得脚不沾地,虽是辛苦可是忙得乐不思彼。
宾客们在这里不仅斗酒吟诗颂美食,还听曲赏舞茶百戏。
今夜与往日不同,三十五个代表京都一方势力群体的郎君齐聚三楼,没有选择进包厢,而是直接将宴席摆在了三楼大堂,设了四桌酒席,大家纷纷入座。
酒席正上方就是高于大堂地面一桌高度的大舞台,各配乐师已经在舞台左右两侧边后下方就位。
还有几名画手、学者隐在大堂后角落,他们已经摆好桌椅笔墨纸砚,势要将今日盛景一一入画,将今日盛景记事、吟诗咏唱。
一声琵琶音最先入耳。
走入眼帘的是戴着淡绿色面纱的身着鹅黄色上衫青色百褶裙的韩小娘子。
她抱着琵琶迎着灯光款款走上了舞台处,朝着下面宾客施礼,然后舞台早设定的座位处坐了下来,调整姿势,调音。
堂内一下子安静下来,看着喜欢戴着面纱的女子身形猜出身份。
能到三楼消费的人都是有点见识和修养的,正堂坐着的那些郎君们在音乐和舞蹈都有很高的鉴赏能力。
韩小娘子拨弄弦,演奏的是《阳春白雪》。
旋律清新流畅,节奏轻松明快,起、承、转、合四个部分。
起部使花簇的旋律充满活力,承部使旋律两次上扬,情绪表现较为激烈,转部新的节拍和强烈的切分节奏,运用不同的指法,使的音乐时而轻盈流畅,时而铿锵有力,非常有活力。
众人不少人连连点头,韩小娘子的指法又精进了。
合部更考研技法,强有力的扫弦使的气氛特别热烈。
在最后一道音结束后仍旧余音绕梁,然后就迎来一片掌声和喝彩声。
韩小娘子起身致谢,行下台去,却没有离开而是继续坐在屏风后,调整琵琶。
台上出现一群身穿战甲的儿郎们,他们推着大鼓小鼓,戴着表情凶恶的面具,伴随着齐鼓、大堂鼓声、琵琶等乐器合奏声再次响响起。
男子们在台上手拿各种武器,将舞与武相结合,步法凝重,动作威严,舞姿雄健,开启一场新的视觉盛宴。
曲调悲壮浑厚,古朴悠扬,气势磅礴,让台下的人感受到战场上的壮烈场面、军人的激越情感。
中间部分流畅婉转,代表在动荡的战事中柔和的感觉,也展示出兰陵王在生死之间的内心挣扎。
整曲子气魄恢宏,伴随着舞者的演绎,展现更丰富的情感。
最后结束时,主演怒目贲张、执剑直刺。
众群舞演者高昂振奋地“哈——”
“哈——哈——”
吼叫似要冲破房顶。
让人热血沸腾的这个造型定格在众人眼前。
这时众人听得长者介绍道:“《资治通鉴》记载:“齐兰陵武王长恭,貌美而勇,以邙山之捷,威名大盛,武士歌之,为《兰陵王入阵曲》。”
台上对兰陵王的演绎达到高潮,台下的观众无不热情亢奋!
台上人动了,围成大圈,中间空出了位置,就在这时,一道白色身影携着一华服紫衣女子从半空直接落到舞台原本空缺的位置。
台下的人见到白衣广袖男子都认出来,这人正是京都玉郎苏子煜,他们无不惊讶,他身边女子身份呼之欲出,他们的出场方式也带感。
赵余年对上众人疑问的眼光,肯定地点了点头,提醒道:“没错,是她,戴面具的女子是嫡四公主!”
众人眼中露出一丝狂热与惊喜!果然是嫡公主!
嫡公主竟然亲自到场,他们真是太太有面了!
叶景舟早在认出苏子煜的时候就猜到那身着紫衣气度不凡的女子是嫡公主,他眼里闪过一丝兴味。
赵余年带头走了出来对台上人行礼。
其他人确认此女的身份,也纷纷从座位上站起来。
他们相护看了一眼,而后异口同声道:“嫡公主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