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礼监这才袖了手,笑眯眯地说:“咱家这里恭喜张大人了。皇上已将太子殿下婚事交由贵妃和宸妃二位娘娘打理,正月十五便是迎娶之日,正月初十下定,张大人及早准备准备!”
张峦面上看不出明显的喜悦,只是很谦恭地说:“皇恩浩荡,学生无限感激。还望公公日后多多关照。”
他本是秀才出身,以乡贡的名义进入国子监,现在是国子监监丞,此情此境,断断是他想都没有想过的,外人都以为女儿一旦做了太子妃,日后封后,就是母仪天下。
张峦并不糊涂,他深知与皇家攀亲,表面上看似风光,其实张峦何尝不知道如今朝廷之中的形势,万贵妃与太子两党已经势成水火,太子会不会被废除储君之位,还是未知之数。他知道自家的女儿张菁菁性情单纯柔善,并不适合入宫为妃为后,而朝野也时有风闻,说太子朱佑樘不但与宫人关系密切,对身边一名女锦衣卫十分钟情。想那深宫之内,本就是龙潭虎穴,锦衣卫又不是一般人,虽然眼下太子退让娶了自己女儿,谁知道翌日受宠的是谁?若是宫闱争斗起来,太子偏袒旧爱,只怕女儿前脚进了毓庆宫,后脚便要进冷宫。想当年,宪宗皇帝因万贵妃谗言而废吴皇后,可不就是活生生的前车之鉴么?
张峦想到这里,不禁又喜又忧,既担心太子前程未卜,又担心女儿不受宠爱,但无论如何,朱佑樘都是大明朝的长子嫡孙,地位尊贵,这门亲事换做谁都应该高兴的。
朱佑樘的婚事“初定”
之日是初十,宪宗皇帝御赐张峦家各种礼物,并且在张家举行“家宴”
,让太子行一个简单的翁婿之礼,内务府大臣和侍卫、护军都要随行。
张峦家本非高官豪商,不过中等家境,猛然听说太子莅临,家中一团忙碌人仰马翻,自不必说。
初十一早,苏挽月仰头站在毓庆宫前,看着下人们挂元宵灯笼,这个元宵节因为是太子新婚之期,所以格外隆重,各式各样的华彩灯笼和对联都写在红绢帛上,然后悬挂在金柱顶端。
“苏侍卫,帮我看看这对红灯笼正了么?”
梯子上的小太监扭头问着,“这对灯笼上的字,是皇上御笔亲自题写了送来的。”
苏挽月抬头认真看了几眼那一对“百年”
和“好合”
,笔法苍劲有力,看起来很是飘逸,不由得点了点头:“很好看,可以啦!”
他们说话之间,只见朱佑樘从内殿出来,立在那问苏挽月。他扫了她一眼,发现她今天没穿那身侍卫服,反而换了一身黑色短装,袖口扎着朱红绸带,头上的束发带也换了根绯红的,流苏穗子散落下来,混在头发里,显得娇艳动人又利落可爱。
按照老太监陈敏的安排,朱佑樘的贴身侍卫都要随行去张峦家,她不确定他会不会要自己一起去,但为了防备临时要去,所以特意换了一身稍微喜庆一点的衣服。毕竟结婚是朱佑樘的一件人生大事,即使作为一个普通朋友,也应该予以祝福,如果还是全身黑色未免太不像话。
苏挽月见他出来,立刻侧身候在一旁。
莫殇一直跟在朱佑樘身边,此时小声提醒说:“殿下,时辰差不多了。”
朱佑樘没有理睬莫殇,他漠然地走过苏挽月身边,仿佛当她不存在,既不和她说话,也没有任何表情,就像她第一次看到他的时候那样,仿佛她只是一个当差的下属和陌生人。
自从那日从长春宫面见宪宗皇帝回来之后,他对她的态度就一直是这样,主仆之间泾渭分明。他这样完全不理不睬,苏挽月有时候想起也觉得有点郁闷,但是想到自己正月十六一早就要出发离开京城,留在毓庆宫的时间也不长了,也就不再和他计较。他不理她,她也乐得清闲,四处游荡逛逛。
她看着他和莫殇从自己身边过去,准备出宫去太子妃家中赴宴,但没有人喊她,心中料想他不会要她同去了。正要转身,却看见朱佑樘停下了脚步,用一种很冷漠的口气说:“你还不走?站在那里等什么?”
他并没有转身,只留给她一个身穿五彩朝服的背影。
苏挽月抬头看了看这个颔首而立的人,又看了一下莫殇,发现莫殇在向她暗暗使眼色,立刻就说道:“臣这就来!”
毓庆宫一行如侍卫、太监、宫女等浩浩荡荡十几人一起出了午门,内务府大臣和散佚大臣已经在那候着了,马车和马匹也备好了,另外还有侍卫二十人,护军四十人随同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