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主题围绕着当下越来越安逸的社会生活。
人们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享乐和游玩上,却忘记了当时一腔热血为文明带来的巨大好处。
为什么樱花国最近几年越来越不行了,就是他们并未采取天朝的高压政策,学生每月几乎都有活动,每次活动都能持续一周以上。
陶冶情操的效果是达到了,那里的学生也更富有生气,可同样的,他们的成绩普遍不如天朝学生。
这样的思潮下,只会使社会风气越来越糜烂,不求上进,不切实际,乌托邦固然好,却也锁死了文明的进步空间。
外加陈醒天的一份功劳,在他加历史进程的这段时间里,星球的旋转度也加快了,但其他星辰他无法影响,在帝国人眼里,这几乎等于静止不动,让他们本能地感到害怕。
恐惧来源于未知,而未知则会激探索,这就是此次改革的关键。
许文涛抓住了契机,官方通告了这件事,呼吁人们不要坐以待毙,要主动查明真相,并借此机会让大众行动起来,让他们充满危机意识。
同样地,余启军也嗅到了机会的味道,他开始暗中散播谣言,说这是强大文明的入侵手段,他们想扰乱我们对星象的观察,从而锁死我们的科技树。
听到这陈醒天也不由得笑了,这不就和《三体》如出一辙吗?而且借口还更加拙劣。
人家好歹是扰动微观层面的数据从而锁死科技树,你这扰乱星象是什么鬼?
人言可畏,这样的言论,还真有一部分人信了,余启军充分利用人性中的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缺点,成功把改革势力分成了两派。
一派主和平改革,大幅度减少娱乐活动,全民进入学习时代,动所有人的力量弄清楚事情的成因。
另一派主全民皆兵,如果真的有其他文明入侵,且可以直接越过前线来到后方,那么他们手中的武器就是最后的防御。
这理由要多扯淡就有多扯淡,要换在天朝,这样的言论一旦表,顷刻间就会被删除,表言论的人也会被暗中清除。
但在这样一个安逸的国度,没有战争,也没有矛盾,人们需求最大的反而是自由,言论自由,安全自由。
没人表也就算了,一旦有人布,就会有更多的人跟风,一部分中立的吃瓜群众听了觉得有道理的,也会自然偏向这边。
许文涛在内的一众议员察觉到有人在暗中引导,而且来头很大,不然不可能煽动这么多的人。
但他们也很头疼,人数多了之后就会形成一种思潮,进而推动更多的人跟风,外加还有人煽风点火,全民皆兵思潮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不断扩大。
好在这仅仅只是游行,还没达到镇压的地步,许文涛表了关于全民皆兵的危害后,暂时压制住这样的思潮。
可余启军这种人怎么可能静观其变,陈醒天饶有兴致地看着他在全球各地掀起恐怖袭击,就好像在看警匪片一样,没有一点心理压力。
虽然这样一来,他分布在各地的暗子都会被拔除,根本目的却达到了。
在这样的敏感时期动恐怖袭击,可以把民众的恐慌调到最高点,原本已经被压下的思潮再也止不住。
一周之内,包括都范围内的所有城市出现了无数游行示威者,他们打砸抢烧,原本守序谨行的公民展现出令人难以理解的一面——混乱。……
一周之内,包括都范围内的所有城市出现了无数游行示威者,他们打砸抢烧,原本守序谨行的公民展现出令人难以理解的一面——混乱。
此刻,余启军以领导者的身份站出来,以同样的的方式,统合了大量的示威群众,形成了一股帝国无法忽视的力量。
当然,这力量对陈醒天来说可以忽略不计,而且他在帝国中的形象是吉祥物,类似于君主立宪制,但如果然要掌权,所有权力也会瞬间回归他手上,只是非议员都不知道罢了。
这样做就是为了尽量减少对帝国展的干预,这是一个造物主的基本素养,如果过多干涉会使文明展崩坏。
后面的事就很精彩了,余启军收编的部队达到了数百万,甚至很大一部分是军人,他们渴望战斗,保家卫国,从而体现自己的价值,所以才加入了他的军队。
在正常帝国人眼里,这些人是叛军,是激进派。
可在另一部分人眼里,他们是头脑清醒的实际派,不谈假大空的家国情怀,握在手里的才是最安心的。
陈醒天从没想过,他所创造出的文明形态,居然存在着这么大的漏洞,大到可以动如此程度的叛乱。
邪恶的人如鱼得水,正义之人如此憋屈,甚至还要忍受不明事理民众的辱骂和诬陷。
没错,许文涛现在就是万人唾骂的对象,因为他的改革,导致现在国家动荡,无数人寝食难安。
但政府也不敢下令清扫,因为反对的人已经上亿,若是清扫了,不仅会彻底失去民心,文明的根基也会被连根拔起。
“好一招顺水推舟。”
陈醒天翘着二郎腿,神情悠然,在仿造的金色大殿里观看着外面的情况。
此时,余启军已经带军攻入都,他很聪明地没有攻击平民,只是对正牌军队出手,这样既不会失民心,还可以在战争中补充兵力。
不要以为他准备攻陷都,陈醒天原本预设的帝国科技树可不是余启军这样的下等人可以盗用的。
相反,若是他真的想要颠覆现任政府的领导,绝对会遭至最凶残的打击,文明的荣光不容践踏。
帝国中央大厦。
余启军为代表的一众军人正在与许文涛等议员谈判。
没错,就是“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