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当初的那个沙滩上。
别人的心魔都是欲望的化身,独他的是要反复经历这糟心的一切。
为什么要偏偏执着于想起这个过程呢?难道是这个过程里有那神秘人的线索?还是说是有老马背后那个人的线索?
他叹口气,干脆任由自己静静坐在沙滩上,等着自己又回到当初的海水里,与那只怪物对峙。
可是没有怪物。
只有眼前的风景。
蓝天悠悠,风景无涯,人生寂寥。大海在他面前,显得深邃不可触碰。
他望了会儿天,自认休息够了,可以下水了。
可海水却在他脚边退却。
他往前。
海水退。
再往前。
海水再退。
有什么东西在阻止他重新回到当初的困境中,让他反复经历这一切的折磨。
是怕他去解决迷题吗?
还是说,是担忧他现在的身体状况根本受不住?
在他意识到这一点的刹那,风起云涌,天地变换,王也感觉自己身如飞鸟,稍微振臂而起,就已至高空,瞧见了薄云底下所闪过的良田万顷,山河壮丽。
他又回到了幽谷中,又看见了那条闪着碎光的潺潺小溪。
他还听见了一阵歌声,女声柔和,空谷回响,清灵婉转,似入三清胜境。
所谓一念既是生,一念既是死,菩提树下,幻化出三千个小世界,成就出一个大真我,也不过如此。
他闭上眼感受着,听见了鸟叫,听见了树生,听见了花开,也听见风拂过树叶,传去远方的呼唤。
于是他目之所及,便不再受眼前所限,而是御风飞行,望见了大海。
他想,总有一天,他是会再度回到海滩前,踏入那片海里,去将它征服的。
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虽然,不该不遍,一曲之士也。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
周归余还记得周师傅给她讲完三十六贼的事后,自己是这么来总结这个故事的。
也不叫总结,主要还是借用庄周子的这篇天下论来表达自己听听就得了,不想掺和的观点。毕竟,倘若在如今这个清平的年代里像他们那般结义,是决计不会生出这么多惨烈的。但那个时候,国不将国,家不成家,一群正道之中的青年俊才居然与反派和汉奸结义,不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