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完美小说网>无罪推定原则在我国的适用 > 第151章(第1页)

第151章(第1页)

「所以权力绝非可以毫无保留地信赖,如果权力失控,那麽法律丶规则丶制度,就会成为困住弱者的条条框框,而强者永远置身事外。」

闻途的情绪加重,字字句句犹如巨浪跌宕起伏。

他目光带着法律人的坚韧,比以往更要锋利几分:「司法的权力更应该被约束,否则法律就沦为了权力的工具,法律作为这个社会的秩序准则,绝不能成为工具,而应当具有独立价值,因为一旦某物沦为工具,它就会为人所用,供人驱使,听人差遣,它会随意变成强者希望变成的样子,成为上位者在权力棋盘中的一颗棋。」

闻途站起身,在辉煌的法庭内岿然而立,他振聋发聩的声音砸向法庭的四壁,牵动在场每个人的情绪:「我希望判决不止是判决,不止是法律文书上冰冷的文字,这张纸的背後是多少人的血泪和牺牲,它应该推动法治,推动我们去完善秩序,填补制度的漏洞,规范权力机构的运行,每一例个案都是为了推进普遍的正义,这样我们的呐喊,我们的牺牲,我们日复一日推石上山才有价值!」

庭内爆发出掌声,审判长难得地没有制止。

在震耳欲聋的喝彩中,闻途的心脏猛烈震动,逐渐平复,最终安稳落地。

他此刻再看向被告席,他所想像出的父亲的身影已经不知所踪。

闻途停顿了好几秒,转头往审判席的方向望,只见中间的椅子上,身穿法官袍的父亲正坐在那法庭的灯光汇聚在父亲身上,照亮他齐整的法官袍,神圣又庄严。

闻途和他相视一笑,用只能自己听到的音量,缓缓说:「爸爸,我做到了。」

作者有话说:

「刑辩律师的命运,正如西西弗斯的命运,他们承受着公检法丶政法委丶纪委丶监察委诸座大神推下的石头,而这巨石既与蒙冤者也与推石人的命运连在一起,巨石是否上山,成了推石人自己的事情。」——徐昕《无罪辩护:为正义和自由呐喊》

第81章过去未来

闻仕裕被带上高院二审的法庭时,他整个人像一张苍白的纸。

尽管被解除了械具,他的四肢像是被抽去了筋骨,完全丧失动弹的力气。

他不敢直视辩护席上的儿子,在旁听观众鄙夷的神情里,他把头埋得很低。

检察员一字一句宣读他的「罪状」,揭开他的「不堪」,告诉众人曾经无限荣光的优秀法官是如何沦落至此的。

检察员每念一句,都像是一把尖刀扎进闻途心里。

闻途至今还记得那种感觉,双腿乏力,血液倒流,连呼吸都变得滞涩,就算是这样,他必须镇定地念完辩护意见,因为现在他是唯一能拯救父亲的人。

二审法庭是他们最後一次见面,全程他望向父亲的时候,父亲都低着头没和他对视,那时的闻途不知道,这错开视线的遗憾竟成为永别。

同一间刑庭,同样的席位,不同的是闻途已经没了当初的恐惧,他自信坐在辩护人的位置上,望了一眼空荡荡的被告席,随後垂下眼睛整理桌上的材料。

「欧阳铭的人是怎麽将闻仕裕带出看守所的?」闻途问唐晋。

证人席上的唐晋回答:「那时我是欧阳铭的内应,欧阳铭买通了看守所的人,销毁羁押记录,伪造家属会见趁机将人带出了看守所。」

「起始时间是怎麽样的,期间你知道闻仕裕的去向吗?」

唐晋说:「一月到三月丶五月到七月丶十月到十二月,具体日期我记不太清了,我不知道他去了哪儿,但每次他回来的时候,我都会觉得他一下子衰老了,像是被人拿了阳寿一样。」

「欧阳铭是怎麽买通你的?」

「我是被威胁的,他用我家人的安全威胁我,我不得不听从……」

闻途详细的问了唐晋问题,以及第二个证人高岭,两人知无不言。

当年的爆炸事故有实验结果做支撑,加上赵霖以及其他知情者的证言,司法机关也已经查明欧阳铭赃款的痕迹,结合高岭和唐晋的证言,基本上能够还原欧阳铭非法拘禁丶故意伤害闻仕裕的罪证。

所有证据在法庭上被一一列明,至此证据链已经完全明晰。

再审是公开开庭,网络实时直播,现场的旁听丶记者心情都无比压抑,连闻途对面的检察员也在最後做出沉痛的陈词:

「闻仕裕法官是一位优秀的法官,我代表市检察院对闻法官的罹难表达沉痛惋惜,希望法庭能还以清白,也希望当年所有涉案的司法人员得到相应的惩处,以免未来有类似的冤屈和不幸发生。」

审判长说:「请辩护人做最後总结。」

众人的视线转移到辩护席,闻途的目光却落在空无一人的被告席上。

他攥紧了手心,此刻,父亲端正伟岸的身影仿佛出现在眼前,正用那双和蔼却坚决的眼睛和他对望。

父亲像是在对他微笑,闻途受到极大鼓舞,他嘴角似有似无地上扬,给父亲回应。

「本案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在此我不多赘述。」闻途目不转睛盯着被告席开口,「开庭的前一晚我在想,世上有那麽多的不公,我们到底是为了什麽而坚持?我也曾一度问自己,正义到底是什麽,今天在我父亲再审的法庭上,我可以明确地给自己一个答覆。」

他看向审判席,高悬正中央的国徽映亮他的眼睛:「正义是我来时的路,它无需太多华丽的理论去修饰,正如大学教授在课上讲的『保持内心温暖纯良,坚持为权利斗争』,它同样也是每个法律人来时的路,曾经身居高位的副检察长丶功成名就的高院庭长,离开书斋走向社会的时候,哪个不是一腔热血,但一路上的财富丶欲望丶功名逐渐加身的包袱,像附骨之疽一样啃食了人们的初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