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是好房子,住起来冬暖夏凉,他们家还有几亩地,就在不远处的山坡上,一会儿我带你们过去看看。”
齐格道了谢,好奇地在地坑院里转了一圈。
他住过窑洞,住过竹楼,像这种地坑院倒是头一回,还觉得挺新鲜。
叶柳娜没他那么多的闲心,放下行李就跟村长商量着去看地。
“地都给整备好了,听说你们要来搞研究。但不晓得你们要种啥,俺们都没敢动。”
说到这里,村长忍不住又小声问了句。
“是真要种豆子吗?”
叶柳娜笑了笑,没回答。
“你们都种什么?”
“黍子,谷子!”
村长想也不想地回答。
“青稞也种!咱这儿天气冷,你们也瞧见了到处都是沟沟坎坎的,去邻村都要绕老远的路,取水可太难了。”
“你们真要种豆子吗?”
村长又追问了一句。
“咱这儿可没听谁说要种豆子,不好活的呀。”
叶柳娜没说话,蹲下身开始查看地里的土质。
说实话这土可比荒漠农场的厚多了,土质细腻干燥。就是结构太过疏松,留不住营养,还容易淤水。
叶柳娜心中有数了。
从这一天开始,十子沟村东头的某块坡田上,有人种起了大豆。
一开始大家还都好奇地跑来看热闹,可看久了也没什么新鲜事,渐渐都失去了兴趣。
有人晚上回家偷偷跟婆娘嘀咕。
“不是说农学院的老师吗?这咋种田和咱也没啥差别,我看地浇得比咱们还不勤快哩!”
“吓,你懂啥。”
他婆娘翻了个身。
“人家那是高科技,高科技!指不定在田里浇了什么汤汤水水,过几天苗子就长起来了。”
结果过了好多天再去看,地里也还是光秃秃一片。
“吓,长不了啦。”
回家的路上,村民晒笑。
“这都啥节气了还没出苗,今年八成是要够呛,种地是门手艺,光念书肯定念不出庄稼。”
“是这个道理啊!之前他们说要种豆子我咋说来着?咱们这儿祖祖辈辈就没有种豆子的,老祖宗的规矩咋能破?人家都研究了几百年了。”
村里说什么的都有,但基本都是不看好村东头的实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