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很快寄了出去。
信到的时候,史氏正和两个儿媳妇丶贾琏丶元春在花厅玩乐,史氏第一时间拆开了女儿给她的信,本来她是笑着的,但看着看着,眉头却皱了起来。
王氏看了,以为这个讨人厌的小姑子出了什麽事,嘴角不禁露出笑容:「老太太,姑奶奶的信上说了什麽,他们应该都到姑苏了吧?」
史氏放下信:「到了,都安顿下来了。」
女儿在信上说了途中外孙差点被害的事,只是查了许久,没有线索,来问问她有没有头绪。
她看了一眼王氏脸上的笑意,本来想说的话,一下子吞回了肚子里,挥了挥手:「你外甥给我们写了信,还送了礼物,这是他的一片心意,你们把这些拿回去吧。」
进门不到一年的邢氏顿时乐了,居然还有她的份?
这个外甥果然是好的。
贾琏听到这话也很高兴:「老太太,弟弟有给我写信吗?」
史氏顿时笑了:「有有有,给你和哥哥姐姐都写了信,这就是你的信了,这是你弟弟给你送的笔墨,回头你开蒙了就用得上了。」她看了一眼外孙写的字,再看看贾琏,他可比烨哥儿大一些,烨哥儿都能写信了,琏儿总不好落後太多,所以她又对王氏开口:「等二老爷回来了,你让他来我这里一趟,琏儿该开蒙了。」
王氏脸上的笑容顿时勉强起来:「琏儿还小,不用这麽辛苦,琏儿,你想读书吗?读书很辛苦。」
贾琏被她说的犹豫了,但是想到弟弟写的信他都看不懂,他还是开口:「要,我答应要给弟弟回信。」
王氏听了,又给林烨记了一笔,小姑子不讨喜,她的儿子也让人讨厌。
史氏哪里不知道她的想法,只是她偏向二房不假,贾琏也是她的孙子,而且王氏的翅膀越来越硬了,对她的话没有那麽言听计从,该敲打敲打了,荣国府还是她说了算,她不容置疑:「当初他哥哥也是这个年纪开蒙,哪里早了,这事就这麽定了,或许让珠儿的夫子一起教导也行。」
王氏顿时急了:「老太太,这不合适,琏儿还未开蒙,珠儿和他的进度不一样,还是另请一位夫子吧。」珠儿的夫子可是她让娘家废了大功夫才请来的举人,怎麽好便宜了贾琏?
他的夫子,随便请个秀才就可以了。
一回到自己的院子,王氏就把林烨给她的荷包甩到了地上。
跟在後面进来的贾元春看到这一幕,皱着眉头:「太太。」
王氏一把抱住女儿,开始抱怨:「我知道贾敏看不起我,她走这麽远了还要给我添堵!我和她就是天生的对头!」
元春小小年纪,觉得头疼:「姑妈也没做什麽。」
王氏竖眉:「怎麽没做什麽,要不是她多此一举让她儿子写信,怎麽会让老太太又想起给琏儿开蒙?」
之前老太太提起过,她好不容易才打消了老太太的念头。
贾元春摇头:「太太,琏儿到年纪了,本就该开蒙的,拖太久了,别人知道了也会说。」她年岁虽小,却已经知道不少。
她这话提醒了王氏:「我的儿,你说得对,面上总要做到位才是。」她很快有了想法。
贾琏是个坐不住的,爱玩爱闹,他难道真会愿意读书?
如果是他自己不愿意读,那就不关她的事了,想到这里,她心情顿时好了起来,也有兴趣关注别的了:「你给我瞧瞧,烨哥儿给你送了什麽?」
贾元春取出帕子:「这个,上面绣着锦鲤戏水,很精致,跟这边的风格不太一样。」她喜欢这个帕子。
王氏看了一眼,不由撇嘴:「是精致,也就是绣工好点,不值几个钱。」
元春无奈地笑了笑,默默把帕子收了起来。
另一头,醉生梦死的贾赦也收到了邢氏带来的信和扇子。
他打开信看了下,哈哈笑了两声:「好小子,还惦记着他大舅舅呢,这笔字还不错啊。」对三岁小童,要求不能太高。
他又看了看扇子,是山水扇面,典型的江南风格,他拿着把玩了好一会儿,从书房里找出了一本字帖:「给老太太送去,这本字帖给烨哥儿。」
他也想到了贾琏,问邢氏:「琏儿可开蒙了?」
邢氏:「老太太正问呢,说要让二老爷请一个夫子来给二少爷开蒙。」
贾赦听了,沉默了一会儿,看了眼邢氏,又收回视线:「我知了,你回去吧。」说着,他又拿起了酒壶。
见他这样,知道他今晚跟自己又没有关系了,不知道要跟哪个小妖精鬼混,邢氏僵着脸离开了。
这样下去,她什麽时候才会有自己的孩子?
等到贾政回来,就收到了外甥送给他的一封信,还有一幅字。
他饶有兴致的拆开信,忍不住笑了。
上面其实没什麽内容,就是一些问安的话,但童言童语,配着这一大团一大团的字,就很喜人。
看完了信,他又拆开那幅字看了看,不住点头:「有点意思,这个之字写的妙啊。」
王氏见不得他这样,「老爷,老太太有事唤你过去。」
贾政放下字:「我立马过去。」
然後他吩咐丫鬟收拾他书房收藏的一副字画:「用匣子装好,晚点送到老太太那,回头给烨哥儿送去。」
王氏看了,脸上僵硬,这一幅字她还记得,为了买它,老爷从帐上支了五百两,这可亏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