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元,叫元献,是唐姨娘胞妹的孩子,从小就在府里读书。”
接话的是她母亲刘夫人。
“我记得我记得,他读书好,夫子夸过好多次,只是一时想不起他叫什么了。他今年是不是要参加院试了?准备得如何了?”
“这个我便不清楚了,要问问唐姨娘才知晓。”
“她能懂什么?她也不识几个字。改明儿叫了那孩子来,我亲自问问。”
老夫人顿了顿,招呼丫鬟,“你去,将我前儿收的那副文房四宝拿了送去给元少爷,要他好好读书,安心准备几个月后的院试。”
藕香连声应,脚步声出了门。
刘夫人跟着也道:“虽是热天,但那湖水冷得很,我这里刚好有些补品,拿着一起给了元少爷,让他预防着些才好。”
“还是你想得周到。”
老夫人起身,“既然大夫说了无碍,我便先回去了。这两日还得多注意些,刚落了水,仔细着凉。”
“我记下了,我送母亲出门。”
脚步声齐齐往外去了,阮葵睁了眼,盯着帐子,满脸生无可恋。
刘夫人送完人回来,见她醒着,欢喜道:“葵宝,醒了?”
“娘。”
她撑起身,没精打采。
“快将姜汤喝了,以防万一。”
刘夫人摸摸她的脸,将姜汤喂给她。
她喝了几口,瘪了瘪嘴,想问,又问不出口。
刘夫人见她欲言又止,轻声细语说明:“今日众目睽睽,又还有旁家的小姐在,此事是过不去了……娘瞧那元家的孩子是个不错的,老实本分,读书不错,家里关系又不算复杂,你嫁给他,应当不会吃亏的。”
“哇——呜呜呜呜……”
她张着嘴就大哭起来,“我不要!我不要嫁给他!我讨厌死他们一家人了!我才不要嫁给他!我宁愿死也不要嫁给他!”
“好了好了,娘知晓你不喜欢唐姨娘,可唐姨娘是唐姨娘,你元表兄是你元表兄。就凭他今日奋不顾身救你,你便不该说这种话,让人听去以为咱们不识好歹忘恩负义呢。”
刘夫人温声教训完,又将姜汤喂到她嘴边,“来,将姜汤喝完,发发汗。”
她不说话了,喝着姜汤,吧嗒吧嗒掉着眼泪,微辣微甜的姜汤都多了丝咸味儿。
母亲向来是个温温柔柔的性子,平时什么也不争什么也不抢,今日出了这样的事,即使她不愿意,母亲也不会帮她。
她擦了把眼泪,委屈道:“我喝完了,我想出去走走。”
“又去哪儿?”
刘夫人捏捏她的鼻尖,“平日里便跟个小猴子似的,这里蹿蹿,那里跳跳,这回落水还没长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