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子着一身玄色锦袍,腰间系带长至脚踝,发丝以同色系发带束着,行路不紧不缓,昏黄光线蕴在周身,气质清冷如玉。
与扶楹碰面,小公子颔首有礼示意,错身离开,步履从容沉稳。
扶楹不认得,苏简英却是识得裴行砚的,更甚者可以说,是印象深刻。
原因无他,母亲隔三差五拿他与裴小古板比较,而最后,话题以“你怎的不好生与裴家公子学学。”
终结。
所以说,苏简英以往对裴行砚是没有半分好印象的。
被堂妹寻问,苏简英转身,瞧了一眼那人背影,牵着扶楹往前走,嘴硬道,“也就凑合。”
扶楹这才想起,原来好早她与裴行砚见过面了。
比母亲与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方姨母介绍两人相识要早很多很多。
“姑娘,这边。”
翠兰唤了扶楹几声,瞧见姑娘回了神才继续指路,“往前直走,左拐之后右拐便至后院了。”
扶楹言谢,了了,承诺道,“待我寻了人,定帮姑娘脱困。”
翠兰姑娘是个好心的。如今未至申时,时头还早,翠兰姑娘的事可以先放放,扶楹打算先去寻小九。
辞谢后,扶楹便依照翠兰姑娘所述,直走穿过长廊,于分叉口左拐,途径镂空圆拱门,右拐进了小院。
路虽不曲折,但还算挺长,扶楹走了一盏茶功夫才至。
院内破落萧条,很大,又很空。染缸七零八落放置在院内,五颜六色绚丽的锦布飘飞,一瞧便知是给楼中姑娘们做的。
越往里头走场景越不一样,门廊下粗绳系在两头,婢子们穿着的翠绿色粗衣悬挂在绳上,湿淋淋的,瞧着是刚凑空洗的。
婢子们行路匆忙,怀里抱着裁制好的纱裙,与翠兰姑娘身着之物颜色相近,清一色的薄、透。
年纪与小九相仿的小姑娘也多,大都八九岁,五六岁的较少。
年纪不大的姑娘弯腰在搓洗衣物,在池中涮了涮,再由高一点的姑娘挂到粗绳上去。瞧着不是为自己洗的,而是为身份更高的婆子们。
扶楹立于一侧,打量一圈并未见小九。尽管她已经很不惹人注意了,但还是有眼尖的婆子瞧见她。
“公子怎的往这边来了?”
最先开口的婆子扭着腰肢,一脸笑意往扶楹这边来,“公子可是走岔路了?”
婆子瞧着是个地位高的,只她一人上前,旁人皆停在原地没了动作,紧接着,婆子高和一声,其他姑娘、婆子忙恐慌低头,继续手中的动作。
也有一两个不忿的。
那人离扶楹近。扶楹听着那人骂道,“这么大年纪了!腰肢粗的跟我家的猪不相上下,真的以为只她一人会扭似的。要不是会攀炎附势,凭着身子得了李总管撑腰,她算个什么东西?”
扶楹眉头微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