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元睿道:“来人,将这一干叛逆关入天牢。”
在被粗暴的押下去时,姬安平用眼神质问西川候:为什么?说好的,你埋伏在城外的四万铁骑呢?是在等黄雀在后的机会对不对?我为什么跟你说不了话?
西川候没有看他,只是同其他人一样,关注着姬元睿和风远昕、蓝轩三人。
大殿一片狼藉,姬元睿迎接二人及副将至宣室谈话,万寿节草草结束。
潮湿幽暗的天牢中,最里面的囚室,除姬安平、赵博远两人外,其余三皇子同党已经在这里经历了三天噩梦般的拷问。
在素有酷吏之名的廷尉魏巍手底下过了三天,三皇子表兄潘腾、北疆军司马杨封等人已经被折磨的不成人形。
赵博远坐在囚室狭窄的木床上,冷眼旁观。
与他隔着一个囚室的姬安平,通过一尺见方的囚室窗口,仰头看着外面的月色,银色的月光洒在他仍旧一丝不苟的亲王蟒袍上,平添一丝孤寂。
又一次失败了,他想。
不过没关系,他还在等,在等那个最后的希望。
眼前浮现出那个他朝思暮想的人冷峻的身影,碧色的眼眸,神秘而迷人。
回想那日的情景,西川候之所以没有出手,一者应该是因为被扶苏留在了大殿中,而怀疑自己让云半夏给他中了蛊。
还好,云半夏已死,蛊毒应该也和其他人一样一起被扶苏解除了,应该没留下任何痕迹。再见到他时,自己只要一口咬定,扶苏为皇帝做事,为了挑拨离间,稳住西川候而故意诬陷自己。
另一个原因,他相信,西川候一定在等待时机。
姬元睿利用赵博远等人,大肆打击勋贵和割据势力,如今,其他势力都已被削弱的差不多,再翻不起多大的浪花,除了西川候。
楚家同镇南王君家一样,同是太|祖姬擎苍分封的诸侯之一。在西川已经发展了数百年,可以说是西川当之无愧的霸主。
在前朝末年,天下大乱时,一直坐山观虎斗,冷眼旁观中原战乱。最后,在姬元睿登基后,才上表臣服。
如果说镇南王在最后力挽狂澜帮助姬元睿平定天下,延续姬姓王朝统治,且姬家和君家先祖有秘密约定,一直相互扶持,可以算作盟友。那么西川候一直以来隔岸观火,无非是想从中渔利。因此,可想而知,在姬元睿登基后,西川候虽然臣服,却也成了他的心腹大患,不除不快。
奈何西川候在西川,经过十几代人的经营,地位稳固,且楚嘉澜本人实力雄厚、城府极深,却为人低调,姬元睿几次想寻找机会都没能如愿。
楚嘉澜当时也是听到他实行分封制的构想,暗示如果自己登基,便将西川永久的分封给楚家,他才肯同盟。
只是没想到,半路杀出个风远昕。
姬安平皱眉,难道,楚嘉澜提前得到了什么消息?
风远昕,太子的舅舅,姬元睿的师兄。当初随同姬元睿一同起兵直至登基,其妹风珞音与姬元睿青梅竹马,姬元睿登基后便封其为皇后。
只是,自从太子出生,风珞音逝世后,风远昕同两位弟弟便退出朝堂,归隐江湖。
事实证明,他们的确有远见。
当初,为了争夺天下,获得支持,姬元睿和当时实力最强的六个割据势力联姻,娶了六大家族的女子入宫。待统治稳定后,便开始了对六大外戚的整治和削弱。
姬元睿命令外戚不得干政,不得出任实职,家族再无出色子弟在朝为官,族中部曲也被打散征收入军,家族所在地的治权被其他勋贵势力和寒门官吏瓜分……可以说,如今的这些外戚,不是郁郁不得志,就是变成了一群纨绔子弟,包括他母家潘家在内的,均已落寞,再也不可能有大的作为。
销声匿迹已久的风远昕和蓝轩,此次率领大军赶来,明显是受姬元睿调遣。而自己,姬安平承认,还没有这么大的本事,能享受这样的待遇。
那么,他们明显是为了一条大鱼而来。这条大鱼,不是镇南王,便是西川候楚嘉澜。
而寿宴上,镇南王世子扶苏和姬元睿的互动,明显两方早有接触,那么,值得他们调动大军的人,只有西川候。
想到这里,姬安平心中更加安定些。似乎一切都解释的通了。西川候当时并非怀疑自己,而是从什么地方得到了消息,才按兵不动,等待时机。
西川候的大军已隐蔽驻扎城外,和姬元睿的矛盾已不可调和,相信过不了多久,迟早会有一战,而自己要做的,就是平安等到那时。
只是,他至今想不通,为何自己当时说不出话来。这一疑云时刻盘旋在他心头,令他不得安宁。
废太子25
此时,一队士兵走过来,打开姬安平和赵博远两人的牢门,为首之人道:“平王殿下、赵大人,请随我们来吧。”
姬安平和赵博远走出各自的牢门,对视一眼,跟随狱卒走向审问室,最终却在路的尽头,被带向不同的方向。
姬安平被带到审问室后,狱卒就从外面关上门,幽暗的审问室中,除了姬安平,再无他人。
姬安平若无其事的打量了一圈刑具,最后坐到了审问室中唯一的一把椅子上,闭目盘算。
如今,虽然谋反证据确凿,但他完全可以坦诚自己的错误,并将罪责推到赵博远身上。
毕竟,自己是当今皇帝的儿子,当年太子和二皇子谋反时,也不过被贬为庶人,囚禁宗人府。而囚禁生活对他来说,在前世便已经习惯了。
只要西川候谋反成功,为了找一个代理人,自己是最合适的人选。而只要给了他东山再起的机会,未来,他就会有办法控制西川候,君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