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你们没有地下农场吗?”
方舟想起555号避难所的地下无水农场,101号离得不算远,应该也有吧?
“地下农场?”
队长对这个词却表现得很陌生,“我们可没有那么高级的玩意儿,末日前保存的种子根本无法在如今的环境下生存,靠海吃海才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这种沼气海?”
方舟瞄了一眼浑浊不堪的大海,这比下水道里的污水还恶劣了,“先不说里面有没有生物,海面上全是硫化氢,有毒也就算了,还一遇明火就爆炸,这地方真的能生存吗?”
“没办法,我们既然诞生在这个地方,就只能想办法生存,”
队长向二人介绍起了避难所的具体情况,“原本在末日前,我们被委派的任务是充当化工厂,从海洋中提取工业所需的盐类及其它物质,并以此换取食物;依靠各种大型设备,这个工作本不需要太多人手,只要一个完全封闭的避难所就能一直运营下去。”
“但你们没能联通外界?”
孤城瞟了眼身后的群山。
“对,模拟系统并不能测算出末日的真实情况,地幔柱事件后,我们这里因为造山运动被迫与世隔绝,尽管此前多次派遣探索小队外出,但几乎没怎么联系上其它避难所——估计就算联系上也意义不大,这里的板块活动依旧很频繁,恐怕修了道路和管道也会很快毁坏。”
所以这里也没有地下农场,那是末日爆发后才被10号避难所研究出来的。
“好在我们这里有大量的净水设备,近海虽然被完全污染,但远洋地区依旧有极少量的生物幸存,我们只好大力发展远洋捕鱼业,靠着自给自足稳定了下来,又将避难所扩张了一大半——就是你们看到的,从山体上突出来的玻璃海景房。”
“但避难所的容量总有上限,空气净化器的覆盖面积也不够大,人口进一步增多后,我们只能尝试着开发临海的平地,为此我们制造了大量的防护面罩,还通过电解水大量生产氧气,同时严禁使用明火,以及定期将海面上的硫化氢抽走,并作为燃料压缩储存起来……在颁布了一大堆禁令后,小镇总算以一种较为安全的状态发展起来,虽然平均每年都至少有一次意外爆炸事件。”
“听上去……活得好艰难呀……”
方舟默默庆幸自己不是在这附近被挖出来的。
“27队的,听说你们领了两个外来者回来,”
聊到一半,忽然有几个人从避难所的方向走了过来,“所长刚好有时间,要你带她们过去一趟。”
101号的请求
沿着修葺整齐的山路来到位于避难所侧面的入口处,二人先是被带进了第一扇门后的小房间内,近乎自动化的机器迅速清理掉了二人身上残留的硫化氢,接着由空气净化系统将洗下来的气体排出干净,通往避难所内部的第二扇门才缓缓开启。
建筑的内部装饰和之间看过的500号以及555号很相似,合金的地板和墙壁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内部结构不会因地质变化而变形,同时多出来的巨大玻璃幕墙又让这里获得了远胜于前二者的采光,大量专业员工的维护更是让这里看上去和新的一样,全然没有前二者的荒凉破败。
“请二位在此稍作等候,”
带她们进来的人无意充当导游带她们参观避难所的具体情况,而是找了个普通的会客室请她们停下,“我们会先招待下二位,所长过会儿就到。”
孤城找了个座位坐好,方舟则依旧是站在桌子上,并小声和搭档嘀咕起来,“这帮人葫芦里买的什么药?”
“不知道,八成是那枚徽章惹的祸。”
孤城隐约觉得自己又要给别人干活了。
没几分钟后,避难所的人如约带来了招待客人的食物——一盘切得很薄的无刺生鱼肉、一瓶鱼油、一小碟海盐以及一块电热板,并将其整齐地摆在桌上。
“这是干什么的?”
方舟盯着电热板问道。
“煎鱼,”
服务的人将电热板打开,然后在上面刷了一层鱼油,“热起来后把鱼肉放在上面就可以了;受硫化氢等易燃易爆物质的影响,本地禁止使用明火,因此只能用这种产品煎鱼吃。”
“可这上面显示最高温度只有110度,这得煎到什么时候才能熟?”
“抱歉,这也是为了安全考虑,虽然也有人选择去火山口烤鱼,但最近附近的几处火山都温度不够,所以只能委屈一下二位了。”
孤城倒是不怎么挑食,反正一路吃肉干泡水过来的,能吃一顿现做的正经饭就很满足了,唯一的缺憾就是本地不产主食,只吃鱼肉的话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吃饱。
避难所的人很快就退下了,只留下二人在屋里研究怎么煎鱼。
又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眼见着第一批鱼都快煎熟了,所长才带着副官姗姗来迟,这位避难所和小镇的共同最高管理者显然忙碌得很,一对再明显不过的黑眼圈把自己搞得像熊猫一样。
“呃……所长,您要不先休息一下?”
方舟看到这幅样子都有点儿于心不忍了,“反正我们也不是很着急,明天再说也不是不行。”
“不,不行,明天我还有好几个会要开呢,”
所长说起话来语速很快,二人只能先放下煎鱼,全神贯注地聆听才能勉强不漏掉信息,“你们的事我都接到消息了,探索小队应该也向你们介绍过这里的情况了?”
“嗯,不过我们还没说完,你就派人把我们叫过来了。”
“抱歉,临时有个重要的方案插进来,耽误了些时间,待会儿有什么问题你们再去问吧,”
所长简单解释一下,然后又把话题拉回正轨,“既然你们是拿过英雄勋章的王牌特种队员,那么有件事是否可以请你们帮一下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