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走到落地窗前,抽了沙发上的两个靠枕放在地上,对着窗外席地而坐。
另一个靠枕显然是为卓曼准备的,卓曼跟随她,也走过来坐到靠枕上。
窗外黑黑的一片,只近处有点点灯光,若是白天,必然是宽阔的海景,但此时是夜晚,除了黑暗还是黑暗。
黎越洋侧过身子,温柔笑道:“我们正对的方向,一百公里之外,就是云天码头。”
她转过头,目光沉沉地望向遥远的黑暗,“曼曼,我必须拿到它。”
卓曼并不看向远处,只盯着她的侧脸,低声追问:“为什么?”
黎越洋并没有回头,只盯着窗外,过了一会儿,商人等价交换的本性暴露无遗,光明正大地狡猾道:“我已经回答了一个问题,下面应该我问你。”
卓曼的情绪被压下,憋闷道:“不说算了。”
她终于转头看向窗外,夜色沉沉,连海都看不清楚。
黎越洋的肩膀贴着她的肩膀,她能感知到黎越洋的体温,感知到她和自己一样的瘦弱与辛苦,她突然想到黎越洋上次说自己与她相像,卓曼想,她们此刻相像的部分大概是都必须拿下远舶。
她换了个方向追问:“黎越洋,如果拿不下远舶,你要怎么办?”
黎越洋从善如流地笑道:“那就祝卓总青云直上,可以尽早做主把对面的码头卖给我。”
卓曼只是想问远舶对于黎越洋的重要性,黎越洋却玩笑似的说出了她真正的保底计划,震撼于她的执着与信任,卓曼说不出话了。
“轮到我提问了,”
黎越洋在自己的长腿上撑着下巴转头,“曼曼,如果拿不下远舶,你要怎么办?”
她终于问出了最关心最困惑的问题:“远舶对于你、对于徐家到底是什么定位?”
重逢以来,卓曼第一次认认真真看她的眼睛,没有撇开,没有克制,避开了后一个问题,坚定地温声回答了第一个问题,也回答了自己心中的犹疑:“那就重新开始。”
作者有话说:
谢谢小读者们的包容与理解,祝大家发大财(鞠躬
相信
黎越洋是个勤勉的人,她虽然聪明,但这个世界上不缺聪明人。
改革开放刚刚几十年,第一代民营企业家渐渐隐退,像黎越洋这样真正能挑起大梁的二代接班人并不多,天赋和努力一样都不能少。
早年社交网络上流行一句“北上广不相信眼泪”
,同理,逐利冷漠的商业环境也不相信天赋与努力,弱肉强食,结果为王。
黎越洋不敢懈怠,还有很多积压的工作未处理,吃这一顿饭意味着要今晚可以睡觉的时间少的可怜,但她舍不得这难得的相处场景,又擅长伪装,让人以为这是一个轻松休闲的夜晚。
严密的玻璃落地窗挡住了所有黑暗中的海风,两人在刚刚几乎交底的对话中安静地沉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