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辞与程佑安江南这一行走的颇为辛苦。
虽然两人盘缠带的十分充足,俗话说穷家富路。
所以尔雅给了卫辞足足一千两的盘缠,就怕卫辞不够花。
但因为卫辞坚信只有穷游才能深刻明白底层人的辛苦,看到许多更深刻的问题,也更能增长见识与阅历。
所以他拉着程佑安一起,让他同意两人来一场彻彻底底的穷游。
他们约定到江南书院这一路,两人不能花超过十两银子。
一开始程佑安死活不同意这个计划,在程佑安看来十两能干嘛,吃饭住宿做马车做船,哪个不要钱。
卫辞却舌灿莲花,忽悠程佑安道:
“这是一件多有意义和挑战的事,人不疯狂枉少年。
如果我们真的做到了,等到老了回忆起此事时,一定十分骄傲。”
程佑安还是直摇头:
“不听不行,风餐露宿,我可做不到。”
卫辞却道:
“谁说我们一定会风餐露宿的,我们虽然只拿出十两盘缠出来花用。
但在途中,我们还可以给人写书信或者抄书挣钱啊。
咱们好歹也是秀才,难道连养活自已的能力都没有吗?”
卫辞这么一说,程佑安有些动摇了,好歹他也是个秀才,总能挣到钱的吧。
趁着程佑安动摇,卫辞连说带劝,总算让程佑安同意与他击掌为誓,两人各拿出十两银子做这一路到江南书院的盘缠。
至于侍墨,他的花销另外计算。
因为要穷游,所以沿途的美食,程佑安不能想吃就吃了,他也不能一到大城市就住什么精品上房了。
除此之外,为了省钱,很多旅途他们也只能靠退走,要尽量节省花销。
除非一些太远必须要坐船的路,两人才会花点钱。
就这样两人一路大多靠腿,鞋都不知磨烂了几双,在半途中因为路费不够,曾当街给人写过几天书信,也曾到某一书店抄过几天书。
当然了在这一路两人也遇到了不少才子文人,还有幸去某地参加过某些文人举办的文会。
两人也曾听说某地有大儒,跟随当地的学子一起去拜见大儒,排着队求大儒指导文章。
两人还曾走到荒郊野外时遇到大雨,他们躲无可躲,只能跑到大树下避雨。
结果外面下大雨,大树下下中雨,他们衣服被雨淋湿透,彼此看着对方成了落汤鸡哈哈大笑。
好在两人年轻身体好,淋了雨也没生病,倒是侍墨受二人连累,淋雨后得了伤寒。
程佑安和卫辞不得不停下脚步,照顾侍墨,直到他彻底痊愈。
等到二人一路游历靠腿走到江南书院时,已经是四月底了,快要进入五月份。
看到江南书院的大名,程佑安差点没忍住大哭一场。
终于到了,他们终于到了,二人的十两路费早就花完了。
他们这一路多次需要坐船,光船费就花了八两多。
剩下的不到二两,又要吃饭又要住宿怎么可能够。
没办法两人只能一路各种兼职打短工,每到一城市就给人写书信和抄书。
有一次路经一个县城,当地的知县正在征徭役,缺一个算账的。
两人二话不说毛遂自荐,结果衙差还真录用了他们,二人干了几天挣了几十文铜钱才走。
不得不说那几天是程佑安长这么大以来,过的最苦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