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娃娃身上没什么力气,没学会抬头之前,就连仰头都要大人扶着,更别提翻身了,现在三个多月不必大人帮忙便翻身自如,也说明身子骨养得很壮实,那些羊奶绝对没白喝。
自那之后家里人就多了个消遣,那就是围着长乐看他翻身,因为翻身不是每次都能成功,所以一旦成功了,在场的人都很是开心。
而长乐仿佛也会被周遭的氛围感染,越是如此,他翻得越欢实。
一开始只能从平躺翻成侧躺,现在已经能像煎鱼那样来回翻面了。
只是身上力气足了,会出的声音也多了,时不时就喊两嗓子,起初他们听见还以为出了什么事,吓得不轻,现如今已经习惯了。
就像此刻,钟正轻轻捏着他的小胖手放在嘴边亲亲,只要亲一下,这小娃娃就“呀”
一下,很喜欢似的。
“小乖仔,快快长大,爹爹教你泅水,带你去海底看小鱼。”
长乐翻回仰躺的姿势,对钟说的话不解其意,但却注意到了钟脖子上垂下的红绳,末端挂了一枚缝在布包里的护身符,他试着用手指去碰,钟见状把护身符拎出来,晃来晃去逗他开心。
钟白日里能和孩子在一起的机会不多,苏乙没打扰他们父子俩,去屋外收了几件晒干的长乐的小衣裳回来,和钟涵一起坐在床边整理。
小孩子的衣裳都简单,尤其夏日天热,一件肚兜一条小裤就能度日,做得尺寸也都偏大,裤脚留了放量,短了就再拆出来一节,从出生到现在已经拆了好几回,只是如今比划着,也到了该做一批新的时候。
虽说去族里亲戚问一圈,便能讨些旧衣来,毕竟家家都俭省,哪怕知道后面没有孩子了,只要衣裳是好的就不舍得丢,不说送人,就算拆下布头缝个补丁也是好的。
可因为长乐是家里第一个孩子,家中又不差扯好棉布的钱和缝衣裳的时间,钟和苏乙两人都默契地没要别家给的旧衣,一应全准备了新的。
钟涵最近也开始上手做针线了,先从简单的针法学起,加之三两绣花的本事,说等练好了先绣几条手帕送一圈,再给他的宝贝小侄制个虎头帽。
钟听说后道,不晓得现在开始学,等长乐周岁时能不能戴上,为此遭到小弟的抗议,被扣掉了虽尚未绣好,但原本能得的刺绣帕子。
咸水稻撑过了今夏第一场龙气带来的狂风暴雨,每家田中虽多多少少都受到一些影响,但比起水田整体的面积,那点损失微不足道。
雨停后不久,千顷沙的山坡上青烟缭绕,鞭炮炸响后遗留的硫磺味经久不散,盖过了海边风中的咸腥。
今天是白水澳好几家正式乔迁,搬入蚝壳房的日子,过去将近三个月里,赵正带着手下的匠人直接在千顷沙搭竹棚安家,凑齐了十号人紧赶慢赶,自春播前后总共陆续盖成六户蚝壳房,用掉了如山的蚝壳。
这六家人都姓钟,一家至少有五六口人,全搬过来后足有几十号人,再也不担心入夜后冷清,或是出了事的话没得照应。
为此钟和苏乙觉得到了搬家的时机,开始陆陆续续把这边的家具添补齐全,当中头一桩就是撑船去清浦乡,取回早前在庞家木匠铺定做的架子床。
蚝壳屋墙厚,能挡住海上侵过来的湿气,加上地方更宽敞,因而这遭都置办了新的木制架子床,四面可悬床帐,下面还配了脚踏。
钟买了两张这样的床,自己和苏乙睡一张,也给小弟添了一张,木床比竹床贵多了,和用料有极大的关系,一架用料不差的木床能卖到几十两银子,两张床花去足足近百两,但钟觉得很值。
家里已买了地,盖了新屋,牲口也添置齐全了,又有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花销,不用来装扮要住一辈子的房子,还能用来作甚?
“好木头打的床能当传家宝,用个几十年都使得。”
新床摆好后,他拍着床架同小弟道:“等你出嫁时,大哥再给你买一张,当你的嫁妆。”
钟涵以后若是嫁人,条件必不会差到哪里去,如果新房里连张架子床都没地方放,那不如不嫁,否则嫁过去也是受委屈。
反观钟涵自己,六岁而已,能对出嫁有什么想法,更不会为此害羞,他只觉得新床漂亮得很,哪怕什么都不干,光躺在床上看都觉得高兴。
唯一的烦恼便是搬进新院子后,他的房间离大哥大嫂更远了,之前好歹同在一个屋檐下,现在如若要过去,还要出门穿过院子。
第一个晚上他翻来覆去睡不着,最后把多多和满满两只猫都抱上床,枕头两侧一边趴一个,像小时候那样把手搭在多多毛茸茸的肚子上,方才很快进入梦乡。
以前常听陆上人说“鸡鸣即起”
,水上人没有地方养鸡,自然也没有体会,直到搬入新家的第一个早上,大家都听到了钟家两只公鸡嘹亮的打鸣声。
那声音一声比一声高亢,直接吵醒了小长乐,惹得小娃娃在小床里哇哇大哭起来。
钟出于习惯把孩子捞出来抱在怀里时,眼睛都还没彻底睁开,他连打两个哈欠,在屋里转了好几圈才让儿子止住哭声,再回头看床帐内,苏乙也醒了。
昨天晚上因为太高兴,两人三更天才睡,现在看天色还是黑的,怕是五更还未过。
苏乙的倦意比钟更浓,他撑起酸软的腰身,示意钟把孩子抱近些让他瞧瞧。
等离近了,他看出钟也困得厉害,便靠在床头坐好,从钟手里接过了小长乐,揽在胸前拍了拍,眼睛仍半闭着。
长乐这时候已经哭过最初那阵了,把脸上的泪珠擦干净,除了眼睛有些红外,又是个安安静静漂漂亮亮的小乖仔。
钟重新回到床上躺下,见夫郎垂着脑袋揉眼睛,模样和趴在他胸口,哭过后开始有点打瞌睡的小长乐颇像,唇角不禁上扬。
“再睡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