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成雪喝了茶,笑道:“常大人何不去问问齐大人?”
“常某失言了,小姐莫怪。”
“无妨。”
……
回到相府,南州带了些外头的吃食回来,送给沈复回。
沈复回与南州相处久了觉得这孩子确实不错,你对他好,他能还你二倍。
“早上去哪里玩了,还带回来这么多好吃的?”
南州道:“就去外头随便逛了下,陪她买东西。”
沈复回拿起一本书,递给南州:“你送我吃的,我自然要回礼,这诗集不错,你拿回去看吧。”
南州“啊”
了一声,并不伸手接:“你这是恩将仇报。”
“错了,成语不是这么用的,我这是知恩图报。”
随即将诗集往南州怀里一塞,从食盒拿起一块糕点,吃了一口,评价道,“很不错,好吃。”
南州拿着诗集翻了两页,道:“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你?”
“你问?”
“不打仗的时候,边关的军队是要自己种粮食的,朝廷为何还要每年给他们送粮食?粮食吃不完的话,岂不是浪费?这样不是平白增加百姓的赋税吗?”
沈复回以为南州眼里只有陆成雪呢,没想到也会关心国事,不由的感到欣慰:“边塞的气候的条件差,降雨少,风沙大,种下去的粮食有一半都活不下来,而且质量也不好,所以朝廷每年都要拨最好的粮食过去,至于他们自己种的,可以拿到互市上跟匈奴滚着突厥人换取牛羊马匹等等。”
“那军粮要是出问题了呢?”
“这不怕,边塞都会有储备粮,一旦起战事,会启用储备粮,维持五六个月是没问题的,在这个时间段,只要能守住城,援军有大把的时间赶到。”
这些问题,按照以往的课程,应该是都学过的,可沈复回还是耐心回答。
南州从沈复回的话里立刻联想到:“如果有人想制造战争,那最能做手脚的东西一定是军粮?”
“对。”
“原来如此。”
南州立刻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凌海楼动了军粮,难道跟边关要打仗有关?这凌海楼究竟要干什么?陆成雪明明就想到了,还让他来问沈复回,南州有些不高兴了。
沈复回发觉南州的情绪变化,不由得好奇:“怎么了?”
南州脱口而出:“边关是不是要打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