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太后出身书香世家,她的父亲便是已故天下第一大儒郑玄。
所以在自幼熏陶之下,让她酷爱诗词曲赋。
自从那首《游子吟》传到乾京来,她便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这不就是描写了女儿出嫁的那个夜晚,她亲手给女儿缝制嫁衣的场面?
当时女儿萧素素也像今天的明月一样,跪在她面前,苦苦哀求,不想嫁去北燕。
她当时虽然有万般不舍,但情况危急,不得不强行逼迫女儿出嫁。
毕竟若她当时,一时心软,她们母子、母女三人,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郑太后回想起当时的场景,眼眶早已湿润,感慨道:“素素能将这首诗送来乾京,说明她心里应当还感念哀家养育之恩。
这首游子吟,便是哀家那外孙所作。
多好的一首诗啊。
就算我大乾再有名的诗人,也做不出这等优美诗篇。
你那位表哥文采如此出众,难道还配不上你?
若错过了他,寻遍其他三大诸侯国,你还从哪里能找到,有如此才华之王子?”
郑太后抚摸着孙女的头发,眼神中充满宠溺。
明月自幼被皇祖母宠坏了,搂着太后的脖颈撒娇道:“皇祖母,您恐怕上当受骗了。
听说那位表兄,几个月前连乾诗三百首都背不下来。
读书更是一无是处。
可是突然之间,竟然能写出这等文采斐然的诗句,您相信么?”
“哀家也觉得有些奇怪,”
郑太后喃喃自语道,“那个孩儿虽被养在民间,但哀家也有所耳闻。
他读书,好像的确迟缓了些。
为何突然之间就能出口成章,艳压天下所有成名诗人?”
萧月儿像一个侦破了悬案的神探一样,得意扬扬地道:“所以现在大家都在传,那首诗,多半是燕王从某部古籍之中抄来。
为儿子扬名,所以便强加到了表兄头上。
那林舒,依然还是从前那个迟钝之人。”
“一派胡言,以你姑姑的聪明才智,能生出迟钝的儿子?”
郑太后感到不悦。
萧月儿恃宠而骄道:“皇祖母,月儿跟您打个赌,要这首诗真是那表兄所作,月儿甘愿嫁到北燕去。
若此次前去燕京,能查到这首诗是抄来的,皇祖母该怎样奖赏月儿?”
郑太后咬了咬牙道:“若你真能查到这首是抄袭而来,哀家便答应取消这门婚事,换其他公主嫁去北燕。”
当初,那两首诗词传至燕京,郑太后凤颜大悦。
不止被这两首诗词吸引,更因为这是外孙所做,让她感到欣慰异常。
她当时就已经暗下决心,将最宠爱的孙女,嫁给那位未曾谋面的外孙。
要知道,虽说王子必须娶公主。
但公主跟公主不一样。
明月公主是皇后的亲生女儿,从小自然备受宠爱。
其他贵人妃嫔生的女儿,虽也是公主,但身份上要低了一层。
可是,郑太后眼里也不容沙子。
若那两首诗词都是抄来骗她,她便不准备把最宠爱的孙女嫁过去了。
萧月儿激动地搂着郑太后脖颈,在太后脸上狠狠亲了一口,笑逐颜开道:“谢谢皇祖母。
月儿此次去北燕,要多带大内密探,一定给您查个水落石出。”
郑太后点了一下孙女的额头,佯装生气道:“让你去北燕,是去探望你姑姑,不是让你去查案的,不可造次。”
“孙女这算是搂草打兔子,顺手而为,”
萧月儿叮嘱道,“皇祖母只要别忘了,咱们打的赌就行。”
“记得了,若那林舒果真蠢笨,那就不让你嫁去北燕。”
“一言为定,咱们击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