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帮学生妹叽叽喳喳的在后面忙碌,山鸡和大傻负责把花生运送到山门口空地。
这里就有人开始直接摘花生放到箩筐里。
一摘一个不吱声,即使用上采摘花生的工具,那也是累的一批。
“好累啊!阿表种的花生长的也太多了。”
“呵呵,你们要是不好好读书,以为要是去工厂打螺丝,那比这个可累多了。
而且一干就是从早做到晚上。
工资还没阿表给多。”
山鸡在一边揶揄一句。
“完了!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我听说打螺丝都有专门的机器人了。
就像阿表的犁地机一样,我们家是一棵棵拔,拔不起来就上锄头,一颗颗挖锄。
要是开发一个专门采摘花生的机器,那就没我们这几十号人什么事了。
呜呜……”
一众学生妹欲哭无泪,她们这些突然就意识到自己未来不知道做什么可以赚钱生存了。
做生意?
不会!没资本。
成绩不是特别优秀,搞科研更是无缘,想干苦力活都竞争不过机器。
种地?
这苦不是一般人能吃的。
花生一个白天就全部挖了起来,许凡用三色雨布铺路边上晾晒,主打的就是收晒简单。
不然下一个:花生凡,就在村里人的嘴上挂着。
周边山林的植被变多,雨说下就下,没有一点点预兆。
看到有乌云瓢过来许凡都得在三色雨边候着。
收花生,收黄豆,镇上的三色雨布都让许凡给包圆了,空地到处都铺满。
黄豆割下来的时候那还是湿的,得晾晒干然后拿东西捶打,这样黄豆夹就会炸开。
就是黄豆本身就带小毛毛,许凡干这个活都得全副武装,把防晒服都穿戴好,带着口罩
山外乡村旅游非常热闹,民宿山庄都满客运转。
养萤火虫的家庭算是赚到大钱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种西瓜的也是大赚一笔,比批发价略贵一点的价格搞现场采摘,十亩地的西瓜,开暑假的第一天就全部卖完。
根本就不需要往外运输。
夜晚到张家村这里看萤火虫之夜的游客必买西瓜,再加上这是消耗品,隔三差五的吃刚刚好。
桃娘子成熟,青蛙田鸡钓场、小溪流免费抓鱼、田里采摘瓜果蔬菜、蚕茧扇、文笔塔、古风建筑群,给了游客更多亲子活动,开车到张家村家庭特别多。
许凡不出山不露面是因为山庄里屁事特别多,根本就忙不完。
但这里有一个人也很久没露过面。
那就是张笙和张溦。
张笙是因为省考面试没过,还被举报政审了,没脸回村。
张溦则是被新来的领导给压制孤立到了一边,张家村这边的项目由安雪派系到这边接手继续发展。
原本县城和花镇的水泥路都有点失修了,坑坑洼洼有点多。
这新领导上任过来第一件事就是把路给修好,弯的地方直接挖掉,路两边影响视野的树木竹林一律清砍。
这么一顿忙活,开车或者骑行就安全舒适的多,评分慢慢的就上去了。
张溦?
能干活,能把活干好的人太多了,村民要的是发展,而不是押宝你一个去跟新领导抬杠。
种西瓜和桃金娘赚的都是小钱,真正赚钱的还是养蚕的一批人。
一两个月出一批,全都都是搞零售给学生绕蚕丝扇的。
整个县城加上一些广州深圳的学生,做扇骨加工的大爷都赚到了棺材本。
大傻老婆做的精品工艺蚕丝扇现在都是直播间里的有钱人预定,缠一把蚕丝扇花费差不多一天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