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厨娘头梳高髻、薄施脂粉、穿着华丽,从行李中取出精致的餐具和刀叉等一应厨房用具,坐到那料理台前,一张精致的椅子之上,动作优雅而纯美地,用一柄精巧菜刀切着菜。她那刀柄之上,系着一对金铃子,她每一刀切下,便会出美妙而带有韵律节奏的音响。
这厨娘今儿所烧的,是一道葱爆羊肉,而这羊肉的取材,就是用五十头羊两边的脸颊肉来烧制。而羊身上的肉,全当废物丢弃一旁,并未上桌入席。
至于五梱葱么!只取了葱白的一丁点儿嫩心,虽然烧出来的葱爆羊肉耗材巨大,但果真是馨香脆美,客人吃了赞不绝口。
只不过但厨娘要求增长的薪资太高,主人家吃不消,不久只好找了个借口,把这厨娘给辞退了!
转眼世事变迁,时光流逝,便是到了满清皇朝建都北方之时,当时满清宫廷里的厨师,多以鲁地为主,宫廷菜肴也多半是鲁系名菜,到了乾隆皇帝之时,那情形方才有了大改变。
那是满清高宗,乾隆三十六年二月,乾隆南巡鲁地,初七日在南仓大营马头用晚膳,当晚除了随行御厨做的菜之外,还有长芦盐政西宁,以及重金特别敦聘而来的,苏州厨师张东官,所做的四道菜品。
乾隆帝对张东官烧的“冬笋炒鸡”
极为赞赏,特别赏赐了张东官一两重银锞二个。
后来又把他聘请到北京紫禁城中,当了御膳房之厨长,从此北京御厨,便由纯鲁式的宫廷烹饪味,变成为鲁与苏州混合式的宫廷烹饪。
苏州菜口味偏甜,张东官烧的一道“糖醋樱桃肉”
从乾隆皇帝一直享用到晚清祸国殃民老妖后时代,一直是他们家历代帝王后妃们所喜爱的一道名菜。
这道菜的做法,是先将上等猪肉切成棋子形状的小丁块,再加上酱油、糖、醋与调味料,尔后加上新鲜的樱桃,倒入少许的水,放入白瓷壶之中,用大火烘它十个小时,使猪肉松软可口,樱桃也香味四溢,便成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
话又往回说去,伊尹作为商汤时期的平民宰相,自幼生长在伊水边(大概就是今天嵩县饭坡镇,禹王山北的伊庄一带,在龙头村至今有伊尹祠、洛沟村有伊姑冢。)
他不仅聪明多学,有所成就,后来既是厨师鼻祖、又是中医汤药的明人之一,最后还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商汤宰相,不是没有道理的!伊尹与易牙厨娘之流,区别甚大,自可见其不是一般人来。
当初之时,汤王于平常间,就有意无意的问宰相伊尹,为什么你做的菜,总是这么好吃呢!?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诀窍吗!?
伊尹直言道:“做菜嘛!它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佐料才行。而治国如同做菜一般,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都是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
商汤听了之后,很受启,愈加重用伊尹,治国理政平天下事,汤终在伊尹辅佐下,成就了商朝百年基业。
从此,历朝历代,有作为的执政者,无不从“治大国如烹小鲜”
中汲取治国理政的营养、经验和道理。而治大国如烹小国便是从此而来。
良吏不易得,古人今可传。
静然本诸己,以此知其贤。
我行挹高风,羡尔兼少年。
胸怀豁清夜,史汉如流泉。
明日复行春,逶迤出郊坛。
登高见百里,桑野郁芊芊。
时平俯鹊巢,岁熟多人烟。
奸猾唯闭户,逃亡归种田。
回轩自郭南,老幼满马前。
皆贺蚕农至,而无徭役牵。
君观黎庶心,抚之诚万全。
何幸逢大道,愿言烹小鲜。
能奏明廷主,一试武城弦。
(《过卢明府有赠》唐·高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