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目的地是坐落在山腰间的伊妹家,而此时家里正坐着一群人,是路涛和制片人带的小组,还有村支书。
他们想和伊妹谈一件事,是想请她参与纪录片拍摄。策划部门计划,在电影拍摄前,先拍纪录片性质的预告花絮,纪录制片方探访苗寨,访问非遗继承人的过程,这段纪录片将被用作众筹展示片,放到网络上运作。
如今有了沈峯的加入,他们资金上不紧缺,众筹不为那点资金,而是测试市场反应,引导网友讨论。说白了只是为了热度。
众筹期45天,目标额也只是150万。年前录制完发布,趁着过年的热乎劲儿,加把劲宣传,待众筹期满,电影拍摄也已经进行到半,届时营销只要跟上,噱头就打出去了。
纪录片里,除了访问的情景,还要拍一些老人家刺绣的画面,所以需要征求老人的同意。
这虽然不是特别为难的事情,但是支书说,伊妹从未婚配,几乎一直独居,性格比较怕生,所以家里话语权都在孙女尹桑,别说是拍纪录片了,之前央视记者也说要采访伊妹,都被尹桑拒绝了。
路涛万万没想到,伊妹的孙女竟就是尹桑,前两天他才刚听到这消息,第一反应就是,这下更糟糕了,按尹桑和吕落这竞争对手的关系,尹桑肯定见不得吕落好,纪录片眼看就要泡汤。
转念才想到关键处,尹桑没在网络上透露过这一层信息,大概是不想让人知道,她是个村姑吧,否则人设都该崩坏了。
他赶紧跑去和吕落说:“尹桑这女的,卖不食人间烟火的人设,开那么贵的跑车,看着家境颇殷实,没想到是个乡下丫头!”
但吕落只是点点头,没打算和他说话,没精打采的模样,两天了,都没怎么有精神。本打算一起来的,她是女生,和老人家也好说话些,但路涛看她的模样大概是有什么心事,就没叫她。
这下几个男人说来说去,伊妹一直说:“我不懂你们说的,你们和我孙女说好不好?”
最后制片人有些着急了,拿出钱来,说:“老人家,我们的意思呢,就是想让你和我们一起,宣传宣传你们苗族这么优秀的技艺,然后你们村,还可以得到这个,”
扬起一叠钞票,弹了弹,“就可以建新楼,铺水泥路,知道吗老人家?”
路涛:“支书,麻烦你翻译一下。”
支书开始唧唧呱呱一通说。边上有同事提醒:“支书你要说明白我们的目的,我们真的没有恶意。”
“还要说明是对她对村子都好,没有任何害处。”
“互利共赢。”
“对对对。”
有人附和。
这么一来,一群人你一句我一句,阿嬷刚开始还能听懂一两句,后来就完全听不明白了,只觉得一群人围着她,把一些她不懂也不想懂的城市人的道理灌输给她,无助感让她喘不过气来,他们似乎都想让她交出自己的手艺,去给寨子挣钞票。
场面忽然静了。
因为老婆子哭了。
她没发出声音,只是低着头,抹着眼泪,摆摆手,抓起屁股下的凳子,慢慢拨开人群走到楼梯口去坐。佝偻的背影让人一时愣怔。
大伙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时候,山脚下传来鞭炮声,一众人趴在栏杆上望。
他们来时那条路,现在已经变成了红色,鞭炮铺满地,沿路往上,灰白色的硝烟一路蜿蜒向上,噼里啪啦的声音此起彼伏。
有一队人马,踏着火红的鞭炮屑,一路向山腰走。
他们挑着各式各样的担,远远的就能看到五颜六色的糍粑、绑着红绳的扁担、整块整块的猪肉牛肉,以及,好几个小伙子抬着的,绑着大红花的木箱子。
城市里从未见过这样壮观的场面,好奇的人们一时间愣怔。
直到鞭炮铺到了伊妹家楼底下,鞭炮炸开的时候,烟雾冲天,一众人捂嘴的捂嘴,塞耳朵的塞耳朵,直往屋里躲。
阿嬷老了,走不快,烟一熏,眼睛酸涩,她只好抹着眼睛往里走。
烟未散去,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气味,一群达亨在烟雾中冲上楼,脚步声吧嗒吧嗒,好像快要把楼给蹦坏了。他们都是小林在镇上请来的帮手——达亨们边上楼边唱起歌来。
在场的城市人一句都听不懂,只觉得他们情绪亢奋。
歌声中,一个高大的身影从人群里走出来。
路涛傻眼了。
眼前这个人,穿着苗族达亨传统的服饰,头顶飞角帽,肩披金丝龙文披肩,脚踩布鞋
这是,“沈总?”
沈峯显然心情很好,嘴角上扬,“嗯。”
但并没有再理会他,进屋就左右张望,“阿嬷呢?”
没有人回答他,沈峯见几人的神情,惊讶之余还有些别的情绪,他思考到某些可能,脸色瞬间冷下来,问路涛:“你们来这做什么?”
路涛被点到名,站到沈峯跟前,下意识回避后一个问题,指着里屋说:“老人家在里面。”
“在这等着!”
沈峯说着,看了一圈他们几个,往灶堂走去。
沈峯的眼睛直直盯着一个人的时候,那温度只有被盯着的人知道。这意思跟听候发落有什么区别?几个人都有些紧张。
里边生着火盆,阿嬷一个人,坐在低矮的凳子上烤火。仿佛外面热热闹闹的声音她都没听到。
沈峯到她边上,看到老人眼里氤氲,原先准备好的吉祥的说辞,都用不上了。
“阿嬷”
“你坐,”
老人家忽然打断他,“坐。”
沈峯抓了个凳子坐在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