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性让三人早上五点就骑上车,穿破还微微有些凉的雾气,唱着歌出发了。
苏家塘距三水胡同二十来里路。
姜成军和姜向南轮流骑车,车子都快蹬出火星子,堪堪四十分钟就骑到了苏家塘。
都不用三人找路,路牌口已经有人背着竹篓往里走。
他们就推车跟在那些人身后,在好一阵泥路颠簸后,出现了个旧物回收站。
偷偷养鱼的不是什么村民,而是回收站的站长。
鱼塘就在回收站背后,几十米开外就是苏家塘水库。
大家说的苏家塘其实就是指的苏家塘水库。
听来买鱼的人聊天得知,这鱼塘里大部分鱼都是回收站站长几个儿子下水库捞的。
只有其中一少部分是他们自己养的。
为了挣钱,都不要命。
“要买鱼的人到这边称。”
站长会先把鱼捞起来装到盆里,然后在回收站里称重付钱。
“这边的一毛,这边一毛二。”
两个盆里的鱼大小没多大差别,就是一毛的已经有些翻肚,一离开水的话很快就会死。
“我们买什么?”
在两盆鱼面前,姜成军犯了难,
算术姜向北不行,从箩筐里拿出纸笔递给姜向南。
“不用。”
姜向南摆手,早在站长说出价格的时候他心里已经计算出结果:“买一百四十斤,剩下的再看。”
十八块,正正好好能买一百五十斤,但鱼又不是谷子,不可能正好。
看剩下多少钱再决定买多少。
前面的人都只是背着背篓,有大部分都选择了一毛的死鱼,最多的两爷子也就买了三十来斤。
等了好一会儿,终于等到姜向北他们。
“一百四十斤一毛二的。”
姜向北站上去就直接报数,然后把十个重在一起的箩筐摆开。
“一百四十斤?”
老板以为自己没听清楚,于是又特意问了遍。
一百四十斤不说,还是三个嘴上都没毛的男娃,看着就不牢靠。
这时候,什么话都不用说,姜向北从兜里拿出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难道还怕我们跑了啊!”
中年站长哈哈一笑,拍了拍肚皮:“你这个小同志说得对,只要你拿钱我都卖!”
一百多今鱼不是一两盆装得下,站长儿子干脆拿了大网去鱼塘里网。
姜向北就趁空把竹篓子都装上水。
来来回回跑了几趟,鱼还没装上,反倒叫站长的媳妇儿看上了一点不漏水的竹篓子。
“小同志,你这竹篓子哪买的?有好些年都没见这么好的竹篾手艺了。”
“我爷是老木匠,他自个儿做的。”
姜向北笑回。
“这样……”
站长媳妇儿越看竹篓子越喜欢,爱不释手地摸了又摸:“你回去问问你爷卖不卖?卖的话我买二十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