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义说至此处才想起询问朱高燧的身份,见他这副模样,朱高煦不由得在一旁冷笑一声:“我说姓高的,亏你混迹海外,也算得上是一地之主,怎么就连我三弟的大名都不晓得?”
朱高煦平日里便是这般性格,哪怕是自己亲爹的反他都赶造,又岂会将一个小小的高光义放在眼里?
对方说好听些是琉球国王,说难听点无非就是一个岛主而已。
朱高煦并不将其放在眼里,只是一味的冷嘲热讽。
高光义受制于人,不敢发作,也只能满脸陪笑,将心中酸楚独自咽下。
朱棣看出了高光义的无奈,一时间竟想起了自己当初获封顺天,受朱允炆迫害的经历。
眼前的高光义面对朱高煦的嘲讽也只敢满脸堆笑,半点不满之情都不敢表露出来。
像极了自己当初装疯卖傻,只为能够取信于人时的表现。
他轻咳一声,制止了朱高煦的讥讽,转而对高光义开口介绍道:“这是我的三儿子朱高燧,在朝中获封赵王爵位,如今已经在小琉球就藩,说来与你倒还相近!”
高光义对于赵王出海一事虽然有所耳闻,可却没想到他如今竟然有幸,能在京城见到这位传说中的赵王。
他当即起身,十分激动地握住朱高燧的双手:“小王不知您就是汉王爷,刚刚多有怠慢,万望王爷海涵!”
高光义的阿谀谄媚让朱高燧一时有些无所适从,朱高燧连连颔首,并请对方落座。
商谈起琉球如今的困局,高光义却是长吁短叹,忍不住老泪纵横。
原来高家先祖原本是大宋的武将,只是宋朝最终被元朝取代,高家先祖报国无门,最终才出海而去,一路辗转来到了琉球。
当初他们刚到琉球的时候,这里还只是一处未经教化的荒蛮之地。
是高家先祖整合旧部,制定律法,逐渐让这里成为了一个制度完善的国家。
几代人的心血,上百年的努力,这才有了如今的琉球国。
后元朝覆灭,大明得以创建。
时任琉球王也曾想过要向大明称臣纳贡,只可惜随着后续太祖圣训的颁布,琉球彻底成为了孤悬海外的一座荒岛,成为了被各方势力争相角逐的一块肥肉。
据高光义所说,琉球虽然自立多年,可是秉承的确一直都是华夏礼仪,始终将自己当成是华夏的一员。
如今岛上百姓多数都会说汉话,也希望大明能够出动天兵,帮他们攘除匪患。
高光义虽然身份卑微,可起码也是一代王侯。
在提起祖业零落,百姓遭灾的时候,他竟然涕泪潸然,泣不成声:“若是能够让我琉球百姓过上安稳的生活,我高光义宁愿辞去王位,将琉球拱手相让!”
高光义此时此刻真情流露,也让在场众人顿感压抑莫名。
朱高燧知道了高光义此时的窘迫,但却也只是摇头叹息道:“您的苦楚我能理解,可是想要攘除灾祸,光复故国,仅凭借外力支持,那也是鞭长莫及啊。”
“您若是没有一番牺牲的胆量,那我看此事也就不必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