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母亲,此时我在莫斯科写下这些字,我非常不喜欢莫斯科糟糕的气候,北平的冬天比起它,那是小巫见大巫。尽管这样我不得不出门劳动和学习,但我甚至没有伞,没有帽子和大衣,而我不知道去哪里买这些东西,在此地也没有人会为我亲手缝制。
此外,我方知原来我的俄文讲得如此差劲,甚至和莫斯科人无法沟通,只有中国人能听懂我所说的俄文,不知道布教授从前是如何忍耐我的,他是个好人,一直夸奖我鼓励我的口音。
中山大学只有北大的活动场地那么大,学校里虽然有食堂,开诚布公地讲,此处的饭难以下咽,只可入口。不仅如此,我住的宿舍里什么都没有,但听布教授说学校已经努力给中国学生最好的条件了。
我心中亦晓得,不应当过分注重物质需求,只因我是中国革命的先锋队的一员,况且尚有一处遮风避雨,尚有一日三餐。我吃的苦远不如亲临战场的战士们,远不如在英国人日本人的洋枪下失去生命的同胞们。
我们这里每周有军事练习,射击、搏斗等实战,然不幸,来时途中我便病倒,直至现在也未曾痊愈。不知道几个年头方能回家,我非常想念中国,也想念我自己的小家。
想来父母亲都已老去,年有六十,而军竟不能侍奉。”
王耀在陌生的地方有夜醒的习惯,但他动作一向很轻,当他从床上坐起来,看见宿舍一个叫陆军的孩子从他军绿色的小布包里拿出一沓纸,他认得一那都是陆军在来时的火车上写的家书。
这孩子年纪最小,是家中老幺,幼年时家里在江苏经商,富甲一方,身子和性子都十分娇生惯养,后来家道中落。
王耀视力极好,准确地说是五感都极好,他远远地就看见陆军写了些什么一怨箜的天气和环境。
“你不能这样,陆军。”
陆军吓了一跳,身子抖动一下,红着眼睛和鼻子四处张望。
王耀从黑暗处走上前来,轻轻拉住陆军的手,把他两只冰冷的手攥在自己手心,语气软和下来:“我们是秘密派出留学,本来根本不允许往国内寄信,现在有了机会允许稣人寄一封,然而下次允许寄信又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了,这样宝贵的机会,你还写这样的话上去,是故意教你爹妈担心吗?”
突然,陆军把自己的手抽出来,抬起来在王耀脸上抹了抹,“小耀哥哥你哭了?”
“小耀哥哥,我从来没见过你寄家书,也没见你想家过。”
王耀惊了,他不知道自己在难过什么一再一次体会到名为“共情”
的特殊感觉,比以往五千年间加起来都要真切深刻,就仿佛……他也有了父母。
这对他来说是多么奢侈啊。
“小耀哥哥别担心,我虽然笨,可没笨到那个地步,这些信我都不寄的,就是伤心了,难过了,自己写来发泄情绪的而已,我怎会不知道儿行千里母担忧,我怎会不知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游子在外,报喜不报忧的道理呢……”
陆军这孩子说起话来也软绵绵的,慢悠悠的,他红着眼睛笑了笑,从自己的小布包里拿出已经叠好放在信封里的信,递给王耀:“这才是我要拿去寄的。”
“父母亲大人,膝下万福金安,玉体康健,儿在外平顺勿劳挂念。谅军已年纪不小,无能为家中捎钱添财,唯以苦学,献出全部余力,以报国家养育!转眼之间一年快到头,家国动荡不定,虎狼之军盘踞四方,四海之内民不聊生,需等未来驱逐靶虏,恢复中华,阖家再团圆。见字勿劳挂念,等到下次再来信禀告,另信再祥。
福安
民国十三年十月拾陆号
儿军叩禀”
陆军傻傻笑,不好意思:“我国文学的不好,写不出那些个什么格律平仄,都是大白话,应付应付……”
王耀叹了口气,起床烧水煮了姜汤哄着陆军喝下,亲眼看见他睡着了又给他濒被子,匆匆把大衣一裹溜出了学生宿舍。
到了教师宿舍楼下,保卫科严厉地告诉他没有请示不能随便进入,急得王耀在花园里来来回回转悠,突然间,他看见一个影影绰绰的身形那么熟悉。
是伊利亚,他的一头钳金色头发在月光下流光溢彩,紫琉璃般的眼眸承载了碎裂的星光,整个人顺着天际点点银河走来,身披凛冬的烈风,而在王耀跑过去跳瞅抱住他的刹那,寒风也褪去锋芒,化成了绕指柔。
“upea(伊廖沙)”
“ho(耀)。”
伊利亚只是突然从熟睡中惊醒,无论如何都觉得心上悬着一件事在这个世界,历史都是既定的轨道,由火车上的人民驾驶着一节节往前驶进而已,除王耀之外,没有什么能让他这样难安。
他的王耀从不曾这样依赖他,这样把真实的脆弱坦白地暴露在他面前,他们之间再无国家间鸿沟般的间隙,余下的唯有情意绵绵的纠葛。
他们站在凋零枯败的花楸树下吻着彼此,心中掀起了微风细雨,紧紧拥抱彼此取暖,同九十四年前那个令人心碎的夜晚几乎一模一样。
只不过那时,他们周围坚实挺拔的白橡树林里藏满了端着步枪冲着他们随时待发的警卫军。
“伊廖沙。”
“嗯。”
“你有父亲吗?”
伊利亚低下头望进那双琥珀色的眼眸里去,发现他是在认真地问自己这个问题,于是也认真回答道:“没有。”
他似乎觉得自己这个答复显得敷衍,笑了笑反问:“你不是知道的吗?俄罗斯人的姓名由三部分构成,名,父称和姓氏,父称就是父亲的名加后缀,但我的名字只有两部分,没有父称,因为我没有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