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春生见状,便推开西点店的玻璃门,说要请他们吃蛋糕,但周长城哪里肯让他花费,抢在他面前,掏出了钱,要递给店员,指着万云看中的小篮子蛋糕问:“我们要三块,一共多少钱?”
“三蚊,仲要一两糕点票。”
那带着白色糕点帽的店员看了眼周长城指的那个地方,是最便宜的奶油蛋糕,张嘴就是广东话。
“哈?什么?”
周长城听不懂,万云更是懵懂。
那店员这才抬头看他们,略微不耐烦:“三元钱。”
伸手指了指周长城手中的那叠钱,又用普通话重复一句,“糕点票,一两的。”
“哦,好,这是三元,给你。”
周长城点出六张五毛的,但找半天都没找到一张糕点票,不由面露尴尬。
那店员又说:“没有票,再加九毫子。”
想眼前的瘦高个听不懂,又说,“没票就加九毛钱。”
万云这才松口气,不要票就好,麻利地点出了九张一毛钱出来,放到柜台上。
店员点好钱,放进抽屉里,这才小心从玻璃柜里拿出三块小蛋糕,又给了三个塑料叉子,在本子上记个数。
桂春生一直都不说话,笑眯眯地接过他们买的蛋糕,他倒不是多馋这一口,但小辈的孝敬很让他窝心。
等出了蛋糕店,万云一副有惊无险地说:“广东话真难懂啊。”
周长城显然也同意。接下来几天,要是桂老师不和他们一起出门,一定要看熟悉路线才行,不然语言不通,光是问路就是个大麻烦。
桂春生则是说:“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就像我去到平水县,要学你们老家的话。你们到了广州,学一学广东话,还能唱粤语歌,也不为难嘛。”
这话说的也是,不过,幸好他们只是来几天,花功夫去学一门新语言,那可要费好大功夫!
第69章
年初七的早上,桂春生照例早起起床,没想到周长城和万云已经起来,甚至帮他把早餐都准备好了,是万云做的蒸米粉,周长城还到外头买了三碗豆浆回来。
吃完了早饭,万云问要不要给桂春生做午饭和晚饭。
桂春生摆手,让他们两人可别再客气了,弄得他在自己家里都要不自在起来:“中午我在食堂吃,晚上八点前会到家,吃得不多,不用太费心。”
但万云还是坚持:“那我晚上给您留菜。我们在老家也这样,周长城下班回来晚了,我就给他留饭菜。”
桂春生这才没话说,问了他们两个今日准备去哪里,点点头,没有其他建议,只让他们别和陌生人搭话,别贪陌生人的好处,早点回来,夜了外面不安全,不过转头倒是让周长城带上相机,多拍几张照片留念。
周长城和万云连连摇头:“照相机太贵重了,我们不带出去。”
若是弄坏了弄丢了,且不说赔不赔得起,他们两个得愧疚死。
桂春生看两个年轻人紧张的神色,好像再多说一句,他们就要崩溃了,想了想,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备用钥匙,递给周长城。
周长城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桂老师也太信任他们了!?给钥匙,就是把整个家交给他们夫妻了。
“拿着吧,万一我回来晚了,难不成你们就在门口等着?”
桂春生本没有想过要把钥匙给他们一把的,见他们什么便宜都不肯占,这才动了心思。
桂春生虽然不在学校教书了,可老关系还在,学识本就过人,加上在报社有一定的职位和社会地位,偶尔会被邀请回学校当客座教师。时间一久,老师和学生之间难免会有联系,有时候见到极赏识的学生,也会邀请其来家中做客,给家里添点儿人气。
三年前,桂春生邀请了几个从贫困山区考出来的,头脑灵活的男学生上门吃饭,他是中年人,欣赏这些年轻人们的锐意进取,也愿意传授自己的社会经验。
刚开始师生间的交往都是好的,不过,有个男学生的脑子就是太灵活了,让人防范心倍起,其人见桂春生独居,子女老婆都在国外,就动了心思,天天上门守在门口问东问西,问学业也问私事,甚至还想透过桂春生到国外去留学,算盘打得震天响。桂春生觉得不对劲,这也来得太殷勤了,就说自己未来一周要出差,让他不必来得这么勤,言语间有赶客的意思。
没想到那男学生竟顺势提出,想搬到他家来住,说桂老师家反正有空房间,不如照顾照顾穷学生,他也帮忙看家,说话时,那双眼睛贼溜溜地转,他只觉得桂春生家条件好,有这么多现代家电,又是老师家属楼,书房庄重,可不比住学生宿舍舒服?还能蹭吃蹭喝一遭。
不过是吃了两顿饭,一点深刻的交情都没有,就敢提出这种要求,也是让知天命的桂春生开了眼界。谁说读书使人明理的?他看也不尽然。
其实说起来,若是想折腾,桂春生的生活自然不寂寞,可他对再成家没有兴趣,这些年下来,他的经历和职位让他对男女关系异常警惕,就是和女同志女同学说话,他都必须保证多人在场,平常往来都是同事和学生居多,谈论的都是学校和工作的事情,甚至连国事都极少开口的。这是他这一代经历了下放后的知识分子的普遍特征,保守、戒备。
但一个人在家时,人难免渴望子女承欢膝下,不做清谈,不谈工作,只沉醉在具体的生活细节中,尤其是在生病住院的时候,最渴望家人陪伴,这时候,书籍和钢笔是没办法抚慰人心的。只是再寂寞,桂春生也是冷静的人,他经历过大运动,见识过人之恶能恶到什么程度,从前更有学生对他一家进行揭发举报的,因此与文化人交往,他更为忧患,且也不想招来一个中山狼,尤其是见到好处就盯着不放的,这种人,吃完饭就砸锅的可能性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