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完美小说网>汉魏风骨晋宋莫传是什么意思 > 第九章 尚书(第3页)

第九章 尚书(第3页)

何晏听罢,诧异不已,然而,他很快便又用先前那副挑衅的姿态,将自己装扮起来了。

“本朝历代鲜有女子嗜书,崔妹妹倒是十分怪异。”

何晏眼里尽是不屑。

“学识无主,固可自取,怎该是你们男儿独占之物呢?”

我单臂托头,故作姿态引他:“不过说起经注之事嘛……我崔缨倒也略知一二。”

“哦?”

何晏果然竖起了好奇的双耳,作了个“请”

的手势,“洗耳恭听。”

我不紧不慢,用手指点着缣帛,侃侃而谈,大有向古人示威的意味:

“所谓《尚书》,即‘上古之书’,原只称《书》,有虞、夏、商、周四书之分,为史官所记之典、谟、训、诰、誓、命。秦人燔书,原本殆尽,逮及汉初,遂有博士伏生,口授传经,以隶书之,篇计二十有八,世称‘今文《尚书》’。武帝时,鲁恭王侵毁孔氏旧宅,于断壁中惊现籀文所撰《尚书》,孔氏十二世裔孔安国奉诏校定作传,世人因呼之为‘古文《尚书》’。古文较今文,约逾十有六篇……”

何晏听了,生怕被抢了似的,紧接上我的话:“然也!古今文之争,已逾百年。前汉田何《易经》,伏生《书经》,申培《诗经》,高堂生《礼经》,公羊、谷梁两家《春秋》,皆立今文经学之旌;及至光武中兴,更有桓潭、班固、贾逵、服虔、马融、郑众、许慎、郑玄等一众汉儒,重树古文经学之幡。”

我挑眉笑道:“今文经注虽微言大义,不免繁冗;古文经注则善训诂,崇古留韵,不尚空论浮词……”

白面虎得意洋洋地和声道:“故而北海郑公,兼采今古文经,独创‘郑学’!郑氏《书》注面世,欧阳今文与大小夏侯之学,一时遂绝矣!”

“哈哈哈,平叔兄博通儒典,缨委实佩服。”

“崔妹妹对经学大况了如指掌,亦在晏意料之外。”

我和何晏都在假笑着,谁也不服谁。

二十一世纪,人们在《十三经注疏》里所能看到的《尚书》,乃是今文尚书与晋人伪古文尚书的合编。而那从孔子旧宅中获得的真古文尚书传本,早在西晋永嘉年间战乱之时便已散佚。2oo8年战国《清华简》出土面世,其中《傅说之命》即证明了传世孔传本《尚书》系后人伪作。

如今能一睹古文《尚书》真容,于古文爱好者而言,简直是前世修来的福分!此外,又能在魏晋著名学者何晏少年时期与之论辩,谈起古今文之争,更由衷满足了我这个穿越者的小小虚荣心!此间乐,妙不可言!

“不过呢,学问归学问——”

何晏落落起身,振袖而立,“上回与崔妹妹在府前交恶,还不曾了结呢。”

“确实,还没完呢。”

我敛起笑意,从匣子里取出一物,端送到何晏跟前。

“给我的?”

“对。”

“此为何物?”

“崔氏独家秘方——疗伤用的。”

“……”

何晏较先前更为惊诧了,更惶恐地后退了半步。

我莞尔笑道:“这些生姜都是新取的,且摩按轻拭,如此反复三两回,早晚各一,疤痕不日即可消除。又或者,你将这蜜浆与鸡子一并灌入碗中,混合江米,制成膜片敷于脸上,亦有活血化瘀之效。嗯?记住了吗?”

芦荟对于祛疤十分有助,可惜叫人寻遍了花圃也不曾找到,大约是这个时代尚未有此类物种。于是我便一早备下匣中物什,预备登门挑衅何晏时用。如今他不请自来,正当献此物假意讨好,以安其心,才好打我日后的如意算盘。

何晏俯视了我一眼,佯笑道:“十余日前我才与你动过手,你会那么好心?”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君子斗法有道,我崔缨也并非不讲理之人,先前打人是我不对,如今彼此既已释然,不若就此带过,还望平叔兄……日后莫在人前教缨儿难堪才是。”

我眨了眨眼,微笑道。

何晏听了,果然笑得嘴都歪了,他接过小匣,傲慢道:“这匣子本公子收便收下了,至于今后,还须看崔妹妹表现如何了。”

我暗暗哼笑一声。

“哦对了,崔妹妹,郑注《论语》自问世以来,书市版本参差,多有讹误,令叔乃是郑公门下高徒……不知令叔府中可有郑注原本?”

何晏向前,继续低声道:“崔妹妹,你可否取来,借与我几日?”

原来,这才是何晏今日所行的真正目的。

看来,卞夫人让何晏罚抄《论语》并作释,反倒成就了他。此时的何晏也还算有个读书人的模样,我便帮他这个忙又何妨?

“《论语》郑注并无原本,只有我叔父手录本,平叔兄若感兴趣,我自当为你借来。只是手录贵重,你须自己再抄一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