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笙跨过小溪上排布的石头,再往前走几百米直接进入东边村。
村庄的范围和西边村的氛围完全是两个极端。
静悄悄的街道,行走的人好像行尸走肉一般,眼神麻木迷失在现实中,只是在机械地完成意识中今天要做的事情。
“五十个金币。”
钱笙凑过去看是什么天珍海味,居然价值五十个金币!
结果只看到满屋清一色的白馒头。
白馒头卖五十个金币绝对是吃人的价格,这买家大妈能不生气?
没想到大妈神色淡然地掏了掏荷包,语气平淡只是在申述一个现实:“我没有那么多钱,一个馒头不值五十个金币。”
“只是开玩笑罢了,一个金币五十个馒头。”
小贩这个语气一点没有开玩笑的意思,就像是老板要求下进行的公式化接人待客话术。
大妈也不是很在意被这种情况,拿到馒头就按照平时一样回家做饭去。
钱笙冷眼旁边这种奇怪的情况,一边思考。
表面看上去:和平交流、各自完成自己需要做的事情,比西边村打死人都不知道好的多。
不安的感觉萦绕在钱笙的心头,自从进入村庄后,就有外力不断对自己的情绪施压。
所有的情绪趋向被压制在一个可控,甚至是不可感受的程度,同时压力还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加强,
这样下去的结果会怎样呢?
如果说西边村民的生命力是过旺盛的话,那东边村民的气息可以用微弱来形容。
就好像在世间摇摇欲坠的活死人。
如此对话,频繁地在村庄上演:
女儿对没有按之前时间将饭菜摆到桌子感到疑惑:“到时间了,我们该吃饭了妈妈。”
母亲正在做饭:“今天的柴火有些问题,时间所以会比原来大概长十分钟。”
女儿虽然胃有些难受,但是已经获得了答案需要表示理解:“好的,妈妈辛苦了,我爱你。”
…
熬夜一周终于有时间休息的年轻女子,梦乡里被坏掉的时间法器吵醒。
她只是找到小贩的联系水晶,面色上没有任何的不悦:“东西坏了,请在承诺的两天内来修,谢谢。”
之后安静地躺回暖和的被窝。
…
“小友你好,我再确认一下,是西边村的村长让你带话,因为不能肯定的病情暂停两村联通是吗?”
村长一字一画地将钱笙描述的情景写在纸上。
钱笙突然问道:“村长,你满意现在的生活吗?”
“我非常满意。”
这句话回答的太快了,快到村长自己都有一些迷茫。
“您之前也不曾想过出去看看吗?”
“小友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村长对停下的手感到不适,又对没有回答来客的问题感到不适:“曾经希望过,但是我现在很满意我的生活。”
“你还记得之前为什么会希望出去看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