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老师把我叫出教室,严厉地批评了我,说我怎么会犯这种错?
我当时就哭了起来,都是因为没有一个安静的角落让我认真复习功课。
那个时候,我又立下一个誓言:“等我长大了,好好工作挣钱,一定要有一个书房”
。
后来成家立业,和丈夫共同奋斗,终于买上了新房。装修时,我对丈夫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有个书房!
都活了大半辈子才实现!
每天早晨天还不亮,爸爸就起来生火做饭,厨房在北面,他就把我们睡觉的房间窗户打开,让烟全都从屋子里通过南面窗户出去。
然后就在饭桌上敲敲打打,那意思就是应该我起来做饭。我在他眼里,不但要读书还要照顾弟弟妹妹,最好把父母也照顾好。
我只好起床,然后就帮弟弟穿衣服,吃过早餐后,还要送弟弟去托儿所。
从来就没有睡过一个好觉。
我越来越厌烦这种日子!渴望早日摆脱这一切!
此时的我,已经十四五岁,开始了叛逆。
叛逆是如何形成的?此时的孩子已经掌握了很多当代知识,而父母还是按他们过去那个时代的思维管孩子。能不产生代沟和矛盾吗?
作为父母也应努力学习,要接受新思想新概念与时俱进,才能教育好新时代的孩子。
有一次,妈妈叫妹妹洗衣服,那时候没有洗衣机,就是在木盆里用搓板手洗。妈妈看不惯妹妹洗衣服的方式,就在一边骂她,非要她按自己的习惯洗。
妹妹虽然平时会被爸爸宠,但妈妈不喜欢她,反倒是宠我和弟弟。
我忍不住就说妈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你就让她那么洗呗!别要求她非要按你的方式洗,只要能把衣服洗干净就行了!”
结果,妈妈骂我:“你现在怎么这样?”
我不做声了!是的,过去的我从来不会反驳父母,无论他们说什么我都听。
没想到,妹妹倒是对我充满感激。我看到她在日记里写道,我是她的知心姐姐。
这个年纪我已经会这么想:当自己没有条件时,就不要生那么多孩子,不但生活困难,还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和成长。
看到孩子少的人家,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我只有羡慕的份。
那时候虽然比现在穷,但只生养一二个孩子的家庭过得真的很好。
我的邻居有个和我同龄的女孩子,她爸爸就给她买了把小提琴,找了个会拉小提琴的工程师教她。
我小时候悟性并不差,如果能有一把乐器也能学会。
在我2o岁的时候,同学借给我一把口琴,我居然几天就会吹曲子了,而且只要会唱就会吹,没人教过我。连同学都感到惊奇。
如今的我家,都买了钢琴,可是我已经失去了玩乐器的兴趣,那架钢琴只是个摆设。
她家只有2个孩子,而且爸爸妈妈都有工作。
我羡慕得很!我家只是比她家多了一个孩子,就穷得买不起乐器。
我们还穿过人家给的小孩旧衣服,他们都是只有一二个孩子的家庭。
现上海人很懂得生活,也很会规划自己的人生。
我们设计院有不少来自上海的工程师,描图员,基本都是生养一二个孩子,还真没有生3个孩子以上的家庭。
七十年代又不搞强制计划生育,只是国家号召:一个少了二个正好三个多了。上海人还真是这么做的,有些人家还更新潮,只生一个!
怪不得上海一直都是引领全国的达城市,与市民先进的思想观念实在分不开。
有一天,我又在给弟弟穿衣服,弟弟不好好配合,我气得骂起来:“天天给你穿衣服,搞得我老是吃不上早饭,为了你,还不能参加学校的活动!”
爸爸在外面听见了,板着脸进来:“你走!我给他穿!”
我知道他是生气我说的话。
于是,我赶紧背起书包,饭也不吃跑去了学校。
以后的日子还是我给他穿衣服,然后送他去托儿所。有时候他不肯去,我就会把所有的怨气都泄在他身上,狠狠地打!一直打到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