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正在堂屋怡然自得,气定神闲的品茗,忽然门童气喘吁吁的跑来,禀报道:“老爷,长公主殿下过府拜访,现已到大门外”
。李振大惊道:“长公主殿下此来必为做陛下说客,来人,快扶我上床,让少爷赶紧去迎接长公主殿下”
。李振被仆人扶上了床,他头上盖好头巾后,直接躺在床上。
不一会,李府大门打开,李振之子李旭辉带着家人,跪倒在朱瑾面前,喊道:“家父久染恶疾,卧病在床,不能亲迎长公主殿下大驾。故臣带领李家上下八十余口,迎接长公主殿下大驾,长公主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朱瑾言道:“大家都快快请起,快带我去看看太尉大人”
。李旭辉回道:“长公主殿下这边请”
。
李振听见朱瑾快到自己卧房了,又开始装腔作势,痛苦呻吟起来了。朱瑾看见李振这副模样,急切的问道:“太尉大人何故病得如此严重?可曾找太医瞧过?”
李振用孱弱的语气回道:“臣已全身无力,不能起身给长公主殿下行礼了,望长公主殿下宽宥。臣已病入膏肓了,药石不灵,太医对此也束手无策,臣恐将不久于人世”
。朱瑾赶紧回道:“太尉大人,何出此言呢?快快躺好”
。李振言道:“长公主殿下能驾临鄙府,鄙府上下蓬荜生辉,臣亦不甚感激”
。朱瑾坐在李振旁边言道:“我此次前来,有些心里话想与太尉大人诉说”
。李振答道:“请长公主殿下示下,臣洗耳恭听”
。朱瑾答道:“那我就开诚布公了,如今李存勖已尽收凤翔幽燕两地,已是兵多将广,权势熏天,对我大梁更是虎视眈眈,我料定晋军不久后便会大兵压境。而我大梁自从太祖病逝后,每况愈下,民生凋敝,兵微将寡,恐无力抵挡”
。李振道:“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恨我垂垂老矣,老而无用,我恨不得替陛下鞍前马后,上阵杀敌”
。朱瑾动情的说道:“我知道皇兄与您早已心生嫌隙,皇兄因您此前未曾拥立他而怀恨在心,您因皇兄让您赋闲在家,而心有不满,此乃人之常情。可如今形势逼人,你二人理应摒弃私怨,同仇敌忾,一致对外。我在此斗胆恳请太尉大人出山,力挽狂澜,匡扶大梁”
。李振答道:“承蒙长公主殿下错爱,只是臣疾病缠身,年老体衰,才疏学浅,力有不逮,恐不能胜任,请长公主殿下另请高明吧”
。朱瑾又说道:“大梁如今已危在旦夕了,您是忠君爱国之人,能眼睁睁的看着您和太祖辛苦打下的万里江山,就这样毁于一旦吗?您这样搪塞推辞,能对得起太祖对您的知遇之恩吗?您是看着我和皇兄长大的,乃是我们父辈。岂有父辈与子侄生气之理?您这样不念亲情,我父皇母后在九泉之下亦死不瞑目”
。朱瑾直接扑通跪倒在地,言道:“侄女恳请叔父摒弃前嫌,以大局为重”
。李旭辉连忙言道:“爹,您就应了吧。长公主殿下一片赤诚,都屈尊跪下了”
。朱瑾一番话让李振老泪纵横,心里不是滋味,赶紧从床上跳下,跪倒在朱瑾面前言道:“长公主殿下万万使不得,折煞老臣了,殿下快快请起,老臣答应殿下便是了”
。香草连忙扶起朱瑾,朱瑾言道:“感谢叔父宽宏大量,深明大义,我还有一事问询叔父”
。李振言道:“请长公主殿下明示”
。朱瑾言道:“刚才瞥见院子有一亭亭玉立的少女,生得明艳动人,风华绝代,不知是谁家女儿?可曾婚配?”
李振答道:“乃微臣小女,名唤思雨,年方二十,不曾婚配”
。朱瑾言道:“既然如此,我就替皇兄做主了,我朱家愿与叔父结为秦晋之好,不知叔父意下如何?”
李振和李旭辉连忙跪下言道:“承蒙陛下和长公主殿下错爱小女,我李家上下荣幸之至,感激涕零,老臣愿为陛下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朱瑾言道:“国丈大人请起”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李振全家拜送朱瑾出府了。
朱瑾在马车里长舒了一口气,言道:“幸不辱皇兄所托”
。香草不解的问道:“公主,您是如何得知李大人在装病的?”
朱瑾言道:“去李府之前,我查了太医院最近几月的用药记录,上面并未有李府的用药情况。进入李府之后,更未闻到药草气味,甚至听到了靡靡之音,李振卧房更是清香典雅,毫无药草味痕迹,故我断定李振在装病”
。香草言道:“公主真是冰雪聪明,可刚才吓死我了,公主都那么低声下气了,李大人竟不为所动,数次顶撞拒绝公主”
。朱瑾道:“你涉世未深,李振是只老狐狸,城府极深,他在待价而沽”
。
朱友贞见朱瑾迟迟未曾归来,急得来回踱步,周皇后劝朱友贞稍安勿躁,朱友贞焉能不急?如今朝堂内部人心惶惶,外部强敌环伺,李振就是他最后的仰仗。忽然太监来报,言道:“长公主殿下已经进宫了”
。朱友贞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
不一会,朱瑾进殿,刚要给朱友贞行礼,被朱友贞一把挽起,言道:“皇妹免礼,事情办得如何?”
朱瑾回道:“幸不辱使命,李振已经答应出山,辅佐陛下了”
。朱友贞道:“朕果然没有看错你,皇妹胆识过人,办事得体,朕要重重赏你”
。朱瑾回道:“赏赐大可不必,臣妹心领了,我有一事先斩后奏了,请皇兄赎罪”
。香草言道:“请陛下不要怪罪公主,公主都跪下求李大人了”
。朱瑾赶紧回道:“大胆奴婢,陛下面前休要多嘴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