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女子的位偏低,基本的权利没有多少,可是义务却一大堆。比如她们要遵从女德女训,嫁人了还要遵守“三从四德”
,而有句话更是对女性行进了精神上的压迫,叫“女子无才便是德”
。”
“虽然在上千年的历史中,女性长期遭受着不平等的待遇,可是有些女子也为了一个国家付出了不少,也有些女子不输于一些男儿,今要说的就是一位乱世之中的女子,历经磨难,也没泯灭她的爱国人心,这段时间就盘点一些对后世有影响的一些女子,她们不比女子差,完全可以用巾帼不让须眉来形容。”
吕雉:真的是我们女子。
武则:张姑娘,说的对,世人对女子太苛刻了。
“她号安居士,北宋齐州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被后世称为“千古第一才女”
,生在乱世她也是不幸的,她就是乱世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家藏书甚富。”
“她的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是苏轼的学生,也是“苏门后四学士”
之一,她的母亲王氏,则是名臣王拱辰的孙女,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
“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李清照自幼生活在这文学氛围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加之聪慧颖悟,能够更深切细微感知生活,体验美感。她从小就擅长诗文,通晓音律,她在年少时所作之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更是享誉京师,文人墨客无不承载,这词更是比一些前辈写的都要好。
李白:从听觉上展开联想,又在视觉上转化形象,好词,好词!
白居:这两个“知否”
用的恰到好处,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
……
“18岁的李清照与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两人均爱好诗贴碑文,日子过的倒也安静和谐、高雅有,琴瑟和鸣。”
“轻松的日子只过了两年,赵明诚要进入仕途,当时的朝廷内部混乱,李清照的父亲被卷入其中,“王安石变法”
在当时的北宋是一件大事,这件事在当时的一段时间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成效,让国富兵强,在对外战争中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这次的变法和所有的变法一样,都出现了反对派,朝廷分为了两面“旧之争”
从而导致了元祐党争,而当时的李格非就被卷入旧党之中。”
“与李格非不同的是,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当时则受到了提拔,李清照请求公公帮忙为父亲求情,但并未有个好结果,同年李格非被罢职返回原籍,家属也受到了波及。”
“李清照由此被迫离开京城,回到原籍家族,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妻也因此分离。”
“大家都知道宋徽宗时期,奸臣众多,要说祸国之罪,蔡京应为“六贼之”
,在这里不得不说下蔡京此人,李清照的公公当时就与蔡京此人不合,赵挺之任职期间称病,请求免去了尚书之职,半年多后,蔡京被罢免,赵挺之又恢复了官位,同时朝廷大赦下,解除了党人之禁,李清照也因此得以返归汴京,与赵明诚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