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完美小说网>长春中医代晋 > 第五十七章 共鸣(第1页)

第五十七章 共鸣(第1页)

周围众人听得6纳吟诵出的诗句,相互惊喜对望。原本有些轻浮戏谑的表情被惊愕所代替。

“妙啊,妙啊。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嗯,越是诵读,越是有意味,回味绵长。很久没有读过这样好的诗句了。”

6纳轻拍桌案给出了他的评价。

“岂止是好?简直绝妙。祖言,老夫……老夫几欲落泪了。”

郑敏颤声道。

6纳微微点头。他理解郑敏的心情,他也有同感。

这诗看似平白,但却玄妙难言。文虽白但意蕴深邃,寥寥几句,于从容含蓄之间便令人心中涌起诸多复杂的情绪来。虽似乎没有明言所写的是什么,只是表达了一种朦胧的感觉。但这感觉之中似乎包涵着诸多内容。

似乎是说人生如梦、光阴短暂的感伤,又似乎在缅怀什么,留念什么,惋惜什么,追忆什么。似乎在说别离,又似乎是情爱,又似乎是生死。总之复杂难言。

大晋名士们身处乱世,本就是一群敏感的人。天下混乱,人人都有朝不保夕,苟全性命之感。所以便更注重的是个人的感受和对生死别离的思考。所以才会宁愿谈论玄虚之学而不注重实际,实际上也是无力改变乱世的一种逃避心理。

对于这一类的诗文而言,更能入其心,引共鸣。李徽选的这一《花非花》可以说正中软肋。

众人纷纷围拢过来,传看此诗,一个个也都称赞不已。这些人都非白丁,能参加中正评议者,都是有学识之人,自然也都识货。

“府君,这字写得也不错。但老朽似乎没看出是师从何人,并非王右军的字体,也非谢安石的字体。”

一人沉声说道。

6纳等人本来被这诗吸引,注意力不在书法上。听此人一说,众人这才纷纷细看书法,顿觉奇妙。

当世书法大家甚多,琅琊王氏的王羲之乃是最令人推崇的书法大家。其子孙也都是书法大家。陈郡谢氏的谢安的书法也自成一派。当世学书者,皆以王谢书法为师。但眼前这少年写的字却非如此。

初看不觉的有什么好,运笔时稍显幼稚生疏。但是细看字体风格,却另有乾坤。

“这字虽写的稚嫩,然字体刚劲独立,挺然奇伟,带有凌冽端方之度,似有筋骨。确实非王谢字体,令人耳目一新。旭之,你觉得呢?”

6纳沉声说道。

6纳也是书法名家,他能给出这样的评价,那可是相当权威的评价了。

“字体横轻竖重,虽略显拘谨,但浑厚有力,仿若刀戈。王右军书端雅飘逸,行云流水,二者实有大别。但看起来却是一样有气度。其缺憾之处虽多,但这恐同年纪阅历有关,毕竟只有十七岁。但假以时日,笔法纯属,再扬长避短的话,怕是要成一代大家。”

另一位老者沉声说道。

此人是吴中书法大家孟旭,他的点评同样有很大的分量。

听着这两人的评价,李徽心中松了口气。自己的毛笔字之所以还能拿得出手,那得感谢自己在后世的父母,小时候便逼着学毛笔字。当时自己虽然很不情愿,但还是坚持了下来,练好了一笔字。

自己当时学的是颜体。教书法的老师说,颜真卿的书法和王羲之的确实有很大的不同,在某种程度上是摆脱了在他之前人人学王羲之书法的桎梏,摆脱了王羲之的影响,开创了自成一派的书法。这很难得。

老师又说,颜真卿是忠义之臣,安史之乱时,他率军和叛军作战,忠于朝廷,至死不变,最终壮烈殉国。

李徽当时并不太懂这些,只是觉得颜真卿是个大忠臣,一个文人能够有这样的忠义报国的行为,令人钦佩。所以当时便选择了学颜真卿的书法。

从小到大,学了十几年,虽然不能说学到了精髓,但确实也是学了那么一分半分。李徽认为正是这一分半分学到的东西,便是今日得到认可的原因。在这些内行人眼中,是能看得出颜体书法的精妙之处的。

众人啧啧称奇,对诗作和书法品评不休,心中也对这个十七岁的少年刮目相看。但是很快便有疑惑在心头升起,觉得这事儿有些不真实。

一个寒门少年,写的一笔好字或许是有可能的,但写的这诗如此的精妙,这怕是其中有什么猫腻。这诗这并不符合他的身份和年纪。

在以往的中正评议之中,也有人用他人的诗作冒充自己所写,以欺瞒手段获得才学上的认可的。这并不鲜见。

6纳也生出了这样的疑惑,于是他沉吟片刻,微笑道:“李徽小郎君,你的这诗作甚妙,书法也很令老夫甚为惊叹。果然是谦之举荐之人,才学高旷,老夫甚为欢喜。”

“多谢府君,在下可不敢当此称赞。但只希望没有给东翁丢人,我便心满意足了。”

李徽说道。

6纳抚须笑道:“当然没给你家东翁丢人,而是长了脸呢。不过……中正评议的才学这一项是需要当堂作诗,而且由老夫等指定诗题的。你这诗固然精妙,老夫也很喜欢。但若要作为评议依据,那还是要指定诗题让你作一才成的。都怪老夫之前没说清楚。你觉得如何?若是你不愿意,老夫也不强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